文明对话需要更多跨文化人才(3)
时间:2019-06-03 07: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席子 点击:次
柳学智:培养跨文化人才必须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跨文化人才,必须坚持“以我为主”,通过搭建国际化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实现国际化人才互联互通,让全球的跨文化人才都为我们的国际化进程服务。 跨文化人才工作在我国涉外领域第一线,在外代表国家形象,其行为工作涉及国家利益,所面临的意识形态等斗争隐蔽而尖锐,因此在培养使用上要有一条主线,就是以我为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另外,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们要更多关注培养熟悉相关国家情况的跨文化人才。在出国留学上,引导中国学生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留学;在来华留学上,将更多政府奖学金放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上的留学生上。 与此同时,要继续加强孔子学院的作用发挥,加强跨文化人才的交流和培训。要调动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参与到跨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中来,让企业、社会组织更多承担责任、发挥作用。 赵丽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成长有其自身规律性。要将国家需要和人才培养规律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新时代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国际化的实质是国际化规律和国情相结合,是“和而不同”。因此,对跨文化人才来说,深谙本国国情文化是第一位的。我国跨文化人才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深入了解国情,能够从中华文化、中国故事中汲取中国智慧。 要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跨文化人才建设。全面分析我国外事外交、经济社会、民间交往、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骨干跨文化交流人才队伍现状,发现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建立人才库,制定重点人才培养规划。 要善于以项目平台为基础,加强骨干翻译人才培养。如这次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这就是很好的培养和锻炼高端翻译人才队伍的项目平台。 此外,还要树立人才培养的全球化观念,即以全球性眼光审视跨文化人才培养的标准、内容、层次、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体系性变革,最终使我们培养的跨文化人才具有全球性竞争力。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凝心聚力,放眼中俄友好新起點
- 下一篇:“天涯哨兵” 扎根海岛铸忠诚(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