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40年,為奮進時代傳神寫照(逐夢40年)(3)

  相互借鑒為我所用,風格寫法不拘一格,在80年代至90年代,成為小說創作的普遍追求,一些實力派作家不斷自我更新,逐步形成獨特藝術個性。如莫言在中外手法兼收並蓄中,不斷凸顯的“毛坯式”現實主義風格,賈平凹在古今手法內在化合中形成的“文章體”敘事特點,阿來在民族文化交融雜糅中形成的“非遺性”題旨意蘊等,都是在小說藝術上由多方借鑒來熔鑄自我的成功范例。

  如果再把眼界放開一些,我們還會看到當下一些網絡小說寫作,也在向傳統文學經典作品靠近,他們通過學習經典作品的意蘊營造、人物刻畫、細節描寫,使得一些歷史題材的小說作品獲得較高文學品質,成為雅俗共賞的優秀作品,比如《琅琊榜》《羋月傳》等。這些作品取得成功,既給網絡小說寫作提供有益經驗,也告訴人們“俗”與“雅”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聯通“俗”與“雅”,不僅確有可能,而且會別有洞天。

  改革開放40年的小說創作,在有聲有色的發展與波瀾壯闊的前行中,有很多經驗可以梳理和總結,最為重要的是“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這是小說創作乃至文學創作保持旺盛活力、葆有充沛魅力的根本所在。

  (作者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制圖: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27日 14 版)

(責編:關喜艷、周恬)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