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手机操作系统塞班的血与泪:我们是成功的囚徒(2)
时间:2019-06-08 19:04 来源:互联网 作者:席子 点击:次
但乔布斯数着数着就开始感到焦虑,他在担心有什么东西会让眼前顺风顺水的苹果陷入困境。想来想去,乔布斯最后得出结论:“能抢我们饭碗的设备是手机。”他的理由是,手机配备摄像头后,数码相机的市场就急剧萎缩,同样,如果手机制造商开始在手机中内置音乐播放器,由于每个人都随身携带手机,“就没必要买iPod了。” 于是,在2005年,苹果开始尝试做手机,和摩托罗拉合作未果后,决定先做平板电脑(iPad),接着是手机(iPhone),同时开发移动操作系统iOS。 很多人以为,2007年iPhone发布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诺基亚都像恐龙一样,麻木不仁,对变化的市场没有什么反应。 实际上,诺基亚早于苹果看到了手机市场将要变天。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就认为,到21世纪初,手机不再仅仅是通信工具,由于携带大量应用程序,已经变成计算机,“那种能够为用户提供最佳使用体验的手机将会成为胜者,在这场战斗中,操作系统便是一切核心所在。” 三年原地踏步 客观地说,诺基亚知道在智能手机时代,用户体验是市场敲门砖,操作系统是决胜关键,为此,公司才在2004年收购塞班股份,成为塞班系统的真正主人。 前路既明,诺基亚该迈开大步往前走了吧?然而,高管们又开始怀疑:塞班能否在软件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然后开始在企业内部激烈讨论,而且一讨论就是三年(2005——2007),讨论的结果居然是让塞班续命。
出现在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的诺基亚8810,次时诺基亚的行业霸主地位无人能撼动。 在诺基亚几乎原地踏步的这三年里,苹果完成了iPhone、iPad和iOS的研发;谷歌则进一步完善了安卓系统,成立OHA(开放手持设备联盟),HTC 加入其中并成为先锋,并稍晚于苹果,联合T-Mobile 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安卓手机 T-Mobile G1(后来 HTC 大名鼎鼎 G 系列的祖宗)。 简单说,在诺基亚磨磨唧唧的时候,苹果和谷歌已经准备好了进攻的武器,还分别定好了总攻时间。 2007年6月,搭载iOS系统的iPhone上市,而在一个月前,诺基亚已经上市了搭载塞班系统的新型智能手机N95。在摄像头上,N95是500万像素,是iPhone的2.5倍。 奥利拉说:“一场角逐在诺基亚这位行业霸主和苹果这位挑战者之间展开了,获胜者的奖品是全球的智能手机市场。” 很多人将赌注押在了诺基亚身上,理由真是没的说: 诺基亚懂得如何设计、制造和营销手机;还是优秀的电信设备商,能保证诺基亚手机的信号超过其它品牌手机; 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工程师,研发投入也保持高强度; 结果却让人目瞪口呆,行业霸主诺基亚输了个精光,那些坚持持有诺基亚股票的人赔了个底朝天。 如果投资者知道“诺基亚E51邮件”事件内情,估计大部分人会沽空诺基亚,转身买入苹果股票。 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诺基亚E51邮件”事件清楚地暗示了诺基亚必败的结果。 当时iPhone上市不久,芬兰《赫尔辛基新闻报》记者劳瑞.玛卡瓦拉感觉到自己有必要给自己国家的伟大企业提个醒,于是他写了一封邮件,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对比了自己使用的诺基亚E51和iPod touch,认为塞班系统使用复杂、用户体验差:更换铃声要下探5个层级,每天必用的编辑短信功能,需要从编辑短信、多媒体短信、语音短信和邮件中去选择,远不如苹果的产品上手容易,塞班系统“这些复杂的设计让我抓狂。”
很快,投递邮件又让玛卡瓦拉抓狂:翻遍诺基亚官网,却找不到软件设计部门的邮箱。万般无奈之下,邮件发给了诺基亚新闻中心。 诺基亚新闻中心的反应是“如临大敌”,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要去解决邮件提到的问题(把问题反馈设计部门),而是要“解决”提出问题的玛卡瓦拉。 新闻中心接连不断给玛卡瓦拉打电话,劝说他不要炒作诺基亚的负面新闻。新闻中心高管还开着豪车,在下属的前呼后拥之下,来到《赫尔辛基新闻报》编辑部,和玛卡瓦拉当面交涉。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