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欧洲手机操作系统塞班的血与泪:我们是成功的囚徒(3)

  一番唇枪舌剑、唾沫横飞的交锋后,该高管确定玛卡瓦拉不会对邮件内容进行报道,态度立即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完全赞同邮件中所说的塞班系统的种种反人性设计,在iOS面前,塞班没什么竞争力,因为他4岁的女儿接触到iPhone后,很快就学会了iOS的基本操作。

  换句话说,诺基亚内部清楚地知道塞班系统的短板在哪儿。

  实际上,在此前的三年大讨论(2005年至2007年)中,诺基亚负责操作系统研发的技术人员就认为,塞班系统适合功能机,其一系列胎里带来的毛病,根本不适合智能机:

  一方面,塞班系统代码陈旧,很难加上新的核心功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形势;

  其次,塞班采用C++语言开发,提高了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门槛,不利于软件生态系统的建设;

  总之,技术人员的看法是,放弃塞班,重新开发一套适合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但诺基亚大多数人包括奥利拉等高层都不懂软件,认为另起炉灶风险太大,还是改良塞班比较保险。就这样,在前线能听到炮声的少数派的意见,被远离战场的多数派否决了,手机行业霸主从此掉入“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尾”的泥坑中。

  成功的囚徒

  2009年是诺基亚史上最糟糕的一年。

  这一年,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仍有39%,而苹果仅为17%,销售收入为570亿美元,也比苹果多出300亿美元,但在整个手机行业的利润占比,已经从2007年的64%腰斩为32%。相应地,诺基亚的市值仅为苹果的1/4。

  业绩大滑坡让诺基亚从战略固执(死抱老迈的塞班不放)滑入战略浮躁:被给予重任的Maemo操作系统推向智能手机市场不足半年,诺基亚就抛弃了它,注意力转向和英特尔合作开发的MeeGo操作系统;不到1年,诺基亚又抛弃MeeGo系统,在新任CEO史蒂芬.埃洛普的穿针引线下,一心一意投入微软怀抱,移情Windows Phone。

欧洲手机操作系统塞班的血与泪:我们是成功的囚徒

  诺基亚最后一任CEO史蒂芬.埃洛普(右)充满争议,董事会重金聘请他,本意是希望他借助软件从业背景振兴诺基亚,未曾料到最后的结局是公司被微软收购。

  似乎为表达合作的决心,诺基亚杀掉(彻底停用)了扶不起的塞班系统,向微软纳上投名状。曾称霸全球数十年的欧洲手机操作系统就此淡出市场。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诺基亚并没有因为这次合作崛起,反而在两年后成为微软的囊中之物。2013年2月,诺基亚董事长里斯托应约在巴塞罗那和微软CEO鲍尔默会面。会面中,鲍尔默明确表示微软要收购诺基亚。

  此时的诺基亚已经无力拒绝,昔日的行业霸主光环褪尽,手中没有什么筹码:如果拒绝微软收购,2014年合同到期后,微软可能拒绝合作,没有操作系统的诺基亚将不得不转投安卓阵营,从0开始就意味能否活下去都是未知数。

  于是,在2013年9月3日,微软和诺基亚联合宣布,微软以71.7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一代手机巨头就此谢幕,欧洲手机操作系统也成为历史。

  其实,诺基亚本不应该走到这一步:

  它有一流的人才,如果2005年在塞班之外另起炉灶,是有可能杀出重围的,那时iOS连八字都没一撇,但官僚作风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把提出问题的人解决了;

  2009年时,尽管在高端市场被苹果摁住胖揍,但瘦死骆驼比马大,仍是行业第一,谷歌还迫切地想拉拢它,加入安卓阵营仍可能继续当老大,但诺基亚放不下行业霸主的身段,不愿在谷歌的屋檐下避雨,相反三星比较务实,弃塞班转投安卓阵营后,抓住机会逐渐混成了行业老大;

  2011年诺基亚如果和英特尔在MeeGo上相濡以沫,同时下注安卓,活下去也不算难。

  约玛.奥利拉在辞任诺基亚董事长后,曾对诺基亚遭遇危机后的表现做过评价:“我们是自身成功的囚徒。”这或许可以解释,诺基亚为何会一次接一次地错过机会了。

欧洲手机操作系统塞班的血与泪:我们是成功的囚徒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