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活书写时代(2)
时间:2019-06-09 13:40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可以看到,无论是名家新作还是中青年代表作品,均在传统语言的现代转化方面有所突破,老艺术家身体力行的艺术实践也为中青年艺术家树立了榜样。展厅内,在油画《学者肖像》前,89岁的全山石先生与85岁的作者靳尚谊先生不停审视画面中的人物造型、比例,探讨改进空间。靳尚谊表示展览结束后将继续完善作品,其专业精神令人动容。 发挥审美教育功能 随着全社会越来越重视美育的价值,承担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重任的艺术展览,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展品陈列。通过运用AR、VR等高科技,结合教育活动、线上展览等多元形式,架起公众与作品间的桥梁,充分发挥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成为当代展览新特征。 一幅画前,一群小学生正对照作品,在画板上勾勒轮廓;打开手机程序,扫描展品旁的二维码,作品图片与文字说明同时弹出;展厅内广播声时而响起,提醒观众中国艺术节系列讲座活动即将开始……这些展览现场的瞬间,体现出美术馆“以人为中心”的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正不断提升。 为使观众更好地参与、分享展览,中华艺术宫还在观众入口处特设十二艺节快速通道,并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以回应公众咨询。尽管此次展览也存在路线指示标识略显模糊,未能有效应对展厅过大所引起的“博物馆疲劳”等问题,但不可否认,这届艺术的盛会正使艺术的触角不断深入现实生活,提升群众审美趣味,塑造大国文化气象。 “十万观众进剧场,百万观众在现场,千万观众在线上”是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举办之初确立的目标,它不仅彰显了本届艺术节的强大号召力,更昭示着当代中国在艺术创造、欣赏领域拥有广阔发展空间,而聚焦生活、书写时代的视觉艺术,当是丰富创作实践、开拓美学新境、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09日 08 版) (责编:李枫、袁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