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军士长张新昌:少林寺走出来的“发明家”(2)
时间:2019-06-11 18:00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虽然被迫“转行”,学了一个星期的张新昌感觉这个东西很对自己胃口,他开始认真研究起维修保障这一行。八个月后,顺利毕业的张新昌拿到了学员中唯一一个二级证书,直接去了旅里的军械修理所。 到了军械所,张新昌主动找所里经验丰富的老志愿兵学习相关维修知识。不过,思路这种东西,如果不是自己理解的,别人教你也白教,这点张新昌深有体会。他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自学、请教、摸索,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深藏于大脑的“发明家”天分被张新昌渐渐挖掘出来。 2008年,张新昌获得了第一个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个发明是为了教学提供的,源起于当年部队配发的自行火炮因科技含量高,而产生的维修困难问题。为了尽快地提高维修保障能力,必须通过教学培养出更多的维修尖子。
张新昌正在教授维修相关知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难题:如果用真实的装备搞教学,内部的油路根本看不清楚,如何能让大家学到该火炮液压系统的油路走向以及故障排除这方面的知识?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发明一个透明的模拟训练器。 一个革新小组成立了。张新昌负责牵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难题攻关了,“液压仿真训练系统”由此诞生。 这个系统能让所有的技术人员、修理工清楚地看到故障点发生在哪儿,油路的走向,还有野战条件下容易出现的故障等等。为部队的教学做出了很大贡献,得到了首长的高度评价。 因专业技能过硬,2009年,集团军组织的专业大比武中,张新昌获得个人第一。2011年,原沈阳军区举办的“优秀四会教练员”大比武,他再次夺得桂冠。2012年,张新昌转为二级军士长,也是当时部队中唯一一个二级军士长。
张新昌获得的奖章证书 入伍23年,张新昌荣立2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获得全军士官人才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在部队研制了各类革新成果总计100多项,其中有两项得到了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十年如一日,支撑着张新昌保持着永不衰竭的钻研动力的,是他对装备维修的热爱。 徒弟遍旅:技能与人品同样重要 5月28日-6月4日,在武汉赛区举办的陆军“砺装-2019”比武竞赛中,既是班长又担任教练的张新昌带领小组拿了履带装备底盘修理班组第一。 这个队伍中,都是张新昌的徒弟,他们平时都亲切地叫他“师父”。
仔细一问,这些徒弟分布很是奇妙,几乎每个营区都有,可以算遍布整旅了。“每个营我都会挑至少一个,”张新昌答道,“因为每个营都有一个抢修班,教好一个徒弟就可以让他在这个营发挥光和热。”朴实的言语,真诚的目光,伟大的灵魂。 宁缺毋滥,这是张新昌挑徒弟的准则。虽然他打心底里愿意教更多的徒弟,愿意把自己的维修经验、所思所想倾囊相授。但是,要选什么样的人做徒弟,这点很重要。 在他看来,除了技能之外,人品同样重要。无偿分享、善于表达,两个因素缺一不可:作为维修技师,自己“吃独食”怎么能带动整个营的发展?不爱表达不会说话怎么能把自己的想法经验完整正确地传授他人? 第79集团军炮兵某旅的火炮技师高峰,在履带装甲底盘制动不灵的单兵技能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总共用时20分37秒,和第一名只差了8秒。紧随高峰获得第三名好成绩的,是同样来自该旅的王浩飞。他们都是张新昌的徒弟。
训练上,张新昌对他们的严格自不必说。高峰告诉记者,每天早晨4点钟,师父张新昌就要起床督促他们进行训练。晚上也是如此,每天都要加班加点。累的时候可以休息吗?不行,继续练。张新昌在训练方面不允许一丝含糊。 但是,真的累了,张新昌会主动给大家买水、协调医疗。既是师父,更像父亲,王浩飞很是感慨。 张新昌很重视立人。更懂得以身作则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宁明:反邪教培训进边关全方位筑墙抓防范
- 下一篇:走进海军西沙中建岛官兵的五彩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