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两江四岸”如何建好“四带”?(3)

  巴南区境内,长江边上的融汇西流沱小镇,通过重现过去巴渝生活场景,形成以街带院、街巷相交、高低错落的建筑。并引入策展、艺术交流、文创零售等文创商业业态,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了重庆又一个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市民滨江休憩的热门之地。自2018年10月开街以来,融汇西流沱小镇开业商家数量已达到100余家,日均客流量达到2.5万人次。

  北碚区同样在滨江沿线打起了文化牌。

  北碚区缙云山下嘉陵江畔的金刚碑古村落,于清朝康熙年间因转运煤炭而兴起,过去,这里大量房屋坍塌湮灭,只余一片废墟。不久后,金刚碑古村落将“再生”,形成一个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历史文化街区。

  金刚碑项目建设运营方——重庆九街集团披露,2018年3月,北碚区已正式启动金刚碑古村落修缮工程。预计今年10月,金刚碑古村落核心区将建成开放。2020年底,金刚碑古村落将全部建成。

  “两江四岸”建设还存在这些问题

  “两江四岸”不仅代表了重庆的历史,也代表了重庆的特色。每个市民对“两江四岸”都有特殊情结,都希望“两江四岸”能建设得更美丽。

  然而,当前“两江四岸”建设还不尽如人意,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设施偏少、风景凌乱、“脏乱差”及消落带生态环境差等方面。

  从洪崖洞步行至大溪沟,长约1.5公里的嘉滨路上,两边看不到供路人休憩的桌椅或亭子。除了公路边的人行道,沿路没有滨江步道。

  洪崖洞到牛角沱这段约3.5公里长的嘉滨路沿线,有不少装修简陋的杂货店、汽车修理店和小餐馆,有的商铺甚至还是临时搭建的棚子。

  凌乱与不美观,也同样体现在江面上。重庆日报记者注意到,从洪崖洞到曾家岩这段约2公里长的嘉陵江上,趸船至少有20艘之多。趸船缆绳相互交织,像蜘蛛网一样。

  从洪崖洞到黄花园大桥下,嘉滨路沿线的消落带,到处散落着大小不一的石块。黄花园大桥附近,嘉滨路沿线的消落带,土地已经干涸开裂,面临着下雨滑坡、崩塌的风险。

  长滨路给人的印象则是“脏乱差”。重庆日报记者发现,储奇门至南纪门段,几乎没有景观,物流公司占道为王,马路停车场沿线皆是;占道汽修店,占道餐饮店油污遍地;搭棚建屋、圈地经营随处可见。

  长滨路滨江公园也让人大跌眼镜。公园里,随意搭建的临时棚子超过10个,主要被用来经营茶馆和餐馆。地上,随处可见餐巾纸、果皮等垃圾。

  北滨路尤其是北滨二路则存在断头路较多的问题。如,重庆大剧院下方的步道被施工项目拦断,市民难以亲水。

  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国川曾对主城区“两江四岸”进行过详实调查。他认为,如今的“两江四岸”在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从产业来看,“两江四岸”“生产”多,“服务”少。具体表现为工矿、码头偏多,滨江路以交通功能为主,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

  从公共服务来看,“私有”多、“公共”少。主要问题是:“两江四岸”区域住宅用地超过15%,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重仅占4%;公共设施建设滞后,沿江地带公共空间可达性差,行人步行连接或者直达梯等解决高地落差的交通设施缺乏;大量高密度的高层住宅小区,影响了沿江景观;一些颇具特色、代表时代印记的传统建筑,因十余年来的开发建设而消失,使滨江公共空间的人文环境受到破坏。

  从生态功能来看,“两江四岸”消落带生态形势严峻、自然岸线人工化、景观人为破坏严重。譬如,大量的人文景观与商业项目,在修建时不够重视建筑物与山体、水体的和谐关系;大量沿江高架桥下方的“灰色”空间未被有效利用,造成空间资源浪费,同时也形成景观风貌的杂乱无章;珊瑚坝成了跑马场的代名词,大棚、桌椅、锅灶、奔马和游人如织,其原有的青草和芦苇已被践踏怠尽,成了一座光秃秃的沙坝。

  本版稿件由记者黄光红、廖雪梅、申晓佳、崔曜采写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