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芯路二十年:“中国硅谷”的荣光与梦想(3)
时间:2019-06-14 17:04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2 年后,接任中芯国际董事长的江上舟辞世,此后,中芯国际进入漫长的低谷期,曾经“仅落后一代”的差距,逐渐被拉大至2- 3 代,迄今为止,尚未追平。 在张江科技园中,人们谈论得更多的不再是理想,而是生存。“很多人希望国产芯片崛起也没错,”一位芯片工程师感慨,“但企业是要盈利的,尤其是中小企业”。 在“低谷时期”,更多企业考虑的是如何过冬。根据多位芯片行业人士介绍,由于研发周期长、毛利率低等产业特性,在缺乏外部资金的情况下,芯片企业难以扩大规模,更难提升研发投入,提升技术上的竞争力,虽然不至于破产倒闭,“但也就是活下去,艰难度日”。 张江芯片企业的一些“特色”,也曾进一步增加了融资难度。上海股权托管交易所董事长张云峰提到一个现象,由于张江芯片企业多为海归人士创立,在发展前期,许多企业有赴境外上市计划,因此设立了红筹架构,结果导致难以在国内上市融资。 “比如北京中关村、广东等地的芯片企业,股权架构很简单,”张云峰举例说。他曾在申银万国工作时,帮助过一家中关村芯片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解决了资金问题;这家企业先后在全国多地设厂,规模也持续持续扩大,“开始股价只有 1 块多,后来涨到 20 多块”。 然而,这一成功路径在张江复制并不容易。“红筹架构是为境外上市准备的,但是境外上市依然很难,即使到境外低端市场成功上市,依然难以融到资金,而他们这样的红筹架构又没办法在国内创业板、新三板上市,资金紧缺问题就变得越来越严重。”张云峰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