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男神”窦兆波谈中长跑训练理念(2)
时间:2019-06-22 01:04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因为,运动员运动基础薄弱阶段,持续地大强度训练刺激会对心脏和机体带来一定的损害,而且过于激进的训练方式也不利于运动员的长期发展。 02 专项能力阶段——强化专项能力素质 1998年,我如愿入选山东中长跑队,跟随尹延勤老师训练。进入省队后,尹老师安排我和大师哥夏丰远住一个寝室。由于在淄博体校期间打下的良好训练底子。进入山东省队后,尹老师开始注重强化我的专项能力训练,我也真正意义上开始尝试间歇训练、速度训练。
1998年期间,大师哥夏丰远的5000米、10000米水平依然在国内无敌。所以,尹老师开始培养我、于兴波、郑凯在1500米、5000米方面的发展,这也是尹老师前所未有的一种尝试。 与传统1500米训练模式(注重速度训练为主)相比,尹老师的1500米训练手段依旧是围绕速度耐力(强调有氧能力的重要性)做文章。 与此同时,尹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耐乳酸能力,在(800米x5次)x2组间歇训练中,要求每个800米间歇时间为:30秒。这堂课的训练强度和难度都很大,但是效果很明显。
1999年,我第一次代表山东队参加全国比赛,就夺得男子1500米、5000米两枚金牌。2000年开始,我和于兴波、郑凯开始频繁包揽男子1500米全国前三。尹老师这套新型1500米训练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中长跑教练所认可并借鉴。 对业余跑友的建议:强化专项能力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关键。所以,当业余跑友有了一年以上跑步经历后,就要在日常训练中安排一些专项能力训练。所谓专项能力训练就是要根据阶段性训练目标以及比赛目标而采取的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刺激(运动量和强度要接近于比赛强度)。 例如:全马比赛目标配速为:4分30秒/公里。那么,日常训练就要适当安排20~25公里,配速4分30秒/公里的训练刺激和16~20公里,配速4分20秒/公里的训练刺激。 03 最佳状态竞技阶段—— 2000年,我第一次夺得代表全国田径年度最高水平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500米冠军,开始步入运动生涯最佳竞技状态。这期间的训练,尹老师强调“以短促长,以长促短”。 冬训期间,尹老师一直让我和于兴波、郑凯几个1500米主项的跟随万米、马拉松主项的队友强化有氧耐力训练,“以长促短”。
进入赛季比赛期间,尹老师又让我们参加800米比赛,通过“以短促长”提高训练强度。2003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上海站,上午800米预赛,下午800米决赛,我都是自己领跑到底,最终以1分49秒夺冠。第二天,我又以3分43秒的成绩夺得男子1500米冠军。 尹老师这套“以短促长,以长促短”的训练理念,也是山东中长跑训练的核心思想,也是我们那一批山东中长跑都能成为全能型运动员的主要原因。 对业余跑友的建议:运动训练是反复刺激的过程,训练中只有不断打破机体平衡,才能有质的飞跃。所以,在制定年度训练计划安排时,要处理好“量和强度”之间的关系。 例如:冬训期间强化有氧耐力训练是根本,到了夏季(天气热)要变化训练手段,可以阶段性地通过中短距离混氧训练强度或者10公里、半程比赛来提高自己的速度耐力。 04 生涯末期调控阶段——注重“有效训练” 2004年,出征雅典奥运会前夕,我的膝关节后侧劳损开始加重,那是我几年前和于兴波在济南燕子山一次爬坡比拼中留下的受伤隐患。
但是为了来之不易的雅典奥运会资格(2003年城运会,我以3分36秒49秒的成绩打破男子1500米全国纪录,从而奥运达标),只能带伤参加了雅典奥运男子1500米预赛,最终小组第11名,无缘决赛。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