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漾濞:站在新起點逐夢新時代(2)

在黨支部的帶領下,漾濞全縣共成立了266個農村產業發展專業合作社,引進了大理漾濞蒼山石門關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漾濞景漾置業有限公司,培育了“雲上村庄”光明村、“天開奇景”石門關等旅游品牌。通過發展特色生態旅游,100多戶農戶通過經營客棧、農家樂等實現增收致富,6000多人通過發展休閑觀光、特色餐飲、特色農產品加工銷售、商貿物流等配套服務業實現就業。

越過貧困的“箐口”

箐口,山高路遠、坡陡箐深,既是村名,也是導致村民貧困“關口”的真實寫照。由於交通不便、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落后等多種原因疊加在一起,造成太平鄉箐口村貧困人口較多。2014年7月,全村共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0戶403人,綜合貧困發生率29.37%。

為箐口村啃下硬骨頭,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后,縣委書記楊瑜挂鉤箐口村。

“楊瑜書記帶領我們認真分析,深入研究。結合實際探索出了精准扶貧的‘2233’工作法。”太平鄉黨委書記吳紹斌介紹,“2233”工作法即達到貧困對象精准識別、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兩個目的”﹔把握數據真實准確、方法恰當有效“兩個關鍵”﹔開好評定會、擬定會、議定會“三個評議會”﹔評議確定出“三類名冊”。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箐口鄉堅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市場導向、農民自願、綠色發展’原則,大力發展核桃產業,適度發展林下中草藥種植和生態高山養殖,把綠水青山,化作了金山銀山。”太平鄉箐口村黨總支書記蘇新良說,“我們全村終於擺脫了貧困,老百姓找到了增收致富新出路。”

據了解,截至當前,箐口村核桃種植面積達3.5萬畝,人均25畝,成為箐口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同時,積極發展以滇重樓種植為主的林下中藥材種植產業,全村僅滇重樓種植戶有100余戶,種植面積就達200余畝,產值達2000多萬元。

“同奔小康當記黨恩,脫貧致富須靠自強。”走進箐口村下龍潭村民小組45號許貴珍家,大門口的這副對聯頗具深意。這個於2018年脫貧的3口之家,正燃起新的希望。

“種了紫丹參4畝、重樓1畝、魔芋兩畝。”許貴珍算起了經濟賬:2014年前,全家年收入不足6000元,2018年實現純收入18000多元。

箐口村立足實際,著力在抓精准、興產業、強基礎、重引領等方面下足繡花功夫,全村面貌煥然一新,綜合貧困發生率下降至2018年末的0.5%,真正越過了貧困的“箐口”。

走出“泥潭”的家庭

走進龍潭鄉密古村底冊村民小組蒙健康家,門口花台上的月季正綻放秀色,嶄新的二層小樓在核桃樹的綠蔭下顯得格外舒適。傍晚時分,這個6口之家除在上學的小女兒之外,其余5人均在家,忙碌一天,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燃起炊煙。

“2014年,密古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10戶,我覺得蒙健康家是底子最差的一戶。”龍潭鄉密古村委會總支書記、主任蘇光接過話頭,“現在看來,他們家也是脫貧效果最好的一戶。”

深入了解蒙健康的家庭后,記者深感這個家庭的不易:蒙健康的父母先天性智障,他和妻子多年生病,唯有兩個孩子是健康人。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縣長左學政挂鉤龍潭鄉密古村並幫扶蒙健康等4戶。

“縣長第一次入戶之后,看到蒙健康家的情況,自己拿出8000元幫助他家買了3頭能繁母豬,並叮囑我們一定要多關心、多幫助、多支持他,一定要讓他家走出‘泥潭’。”蘇光介紹,雖然蒙健康家特別困難,但是干活扎實,隻要正確引導,就能走出貧困“泥潭”。

“我家的豬圈在后面一點。”蒙健康和妻子帶領記者一行轉過房子一角,指著四五間豬圈說:“這些豬圈都是蘇支書帶著村干部幫我們家修建的。”當下,最讓蒙健康開心的是,最近幾天,一頭母豬又要下小豬仔了。“每頭母豬兩年下三次豬仔,每次10隻左右。縣長給了我們家3棵‘搖錢樹’。”

“我們給他家筑牢了4張保障網。”蘇光逐一介紹著,一是在教育醫療上給予保障,二是在產業上給予扶持,三是在水、電、路上給予保障,四是新修建了住房。蒙健康高興地說:“現在日子好過了,去年就有3萬多元的純收入。”

用好“講擔當重擔當”指揮棒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