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生活 > 娱乐 >

冯玉祥 简历(4)

第一次“倒戈”参与滦州起义,主要目的是反对清王朝。20世纪初,清政府对外出卖主权,对内搜刮人民,劳动人民不甘压榨,多次举兵反抗。在1910年春,当时冯玉祥在清朝北洋军任第八十三标三营管带,他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与王金铭(第二十镇七十九标一营管带)等人发起组织“武学研究会”,在士兵中秘密宣传反清革命,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后,冯玉祥与王金铭等积极密谋响应,决定加紧积蓄革命力量,准备在滦州武装起义,并与天津革命组织“共和会”会长白毓昆等人密切合作,共商举义事宜。1911年12月31日滦州起义爆发,1912年1月2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并向全国发出通电,发表对内对外宣言及各种文告,阐明军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可是起义军准备进攻天津,在雷庄附近与清军展开激战。因敌众我寡,渐居劣势,战至次日黎明,起义军失败。滦州起义失败后,冯玉祥被革职递解保定。

北京政变

第二次“倒戈”发动北京政变,主要目的是反对直系军阀统治。1923年曹锟、吴佩孚控制北洋政府后,具有进步思想的冯玉祥将军在孙中山推动下,与陕军暂编第1师师长胡景翼及第15混成旅旅长孙岳结成同盟,决心寻机推倒曹、吴军阀统治,拥护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革命。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奉两军在山海关一线正面接触,展开连日激战,双方投入20万以上兵力,均出动了海、空军参战,战争的规模是近代军阀混战史上空前的。冯玉祥将军时任直军第3军总司令,他趁直、奉两军在石门寨、山海关等地激战,直系后方兵力空虚,率部倒戈,星夜回师北京,发动著名的“北京政变”, 囚禁曹锟,通电主和,推翻直系军阀政府,驱逐清逊帝溥仪出宫,改所部为中华民国国民军,自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电邀孙中山赴京共商国事。此时的孙中山已是重病缠身,为了国家的前途他毅然北上,并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同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作斗争。不幸的是孙中山于1925年1月26日,被确诊为肝癌,3月12日病故,虽然孙中山提出的两大号召没有实现,但直系军阀统治遭到毁灭性打击。

反蒋战争

第三次“倒戈”发动反蒋战争,主要目的是反对蒋介石独裁。北伐革命胜利后,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他为了确立个人独裁统治的局面,决定改组国民政府,实行“以党治国”的“训政,以“裁军建设”相号召,力图“编遣”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军队,加剧了与国民党内部各军事实力派之间的矛盾,遂至兵戎相见,1930年5月冯玉祥将军率部倒戈,与晋绥军阎锡山部队联合共同发动反蒋战争,史称中原大战,这场战争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蒋军虽攻占河南归德(今商丘)等地﹐但总的形势不利,蒋军撤守鲁西南和豫南漯河地区。第二阶段反蒋各派在北京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宣布成立以阎锡山为主席﹐阎锡山﹑汪精卫﹑冯玉祥﹑李宗仁等七人为委员的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但由于其内部各派各怀鬼胎,尤其是阎锡山的一些做法引起了反蒋军的主力——冯玉祥的西北军很多将领的不满,在蒋军的反攻下,战局每况愈下﹐8月阎军放弃济南,冯玉祥的“八月攻势”也遭到失败。蒋军在两湖﹑津浦﹑陇海﹑平汉各战场取得全面胜利。第三阶段持观望态度的张学良9月18日通电拥蒋后,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关占领平﹑津﹑河北﹐反蒋联军迅速瓦解﹐北京扩大会议迁至太原举行﹐不久即风流云散,阎﹑冯二将军通电下野,中原大战以冯阎联军失败而告终。

冯玉祥 - 基督将军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冯玉祥与其部将张之江、李鸣钟、张树声、韩复榘等人打起反清旗号,参与了“滦州起义”,可惜被人出卖,功败垂成。事后,冯玉祥被革职递解保定,不久后却辗转来到北京。到北京后,得到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的营救和提拔,作了京卫军营长。在北京的这段时间,冯玉祥对基督教有了更多的接触,他几乎每个礼拜天都要去美以美会的亚斯立堂(即崇文门堂)参加礼拜,并和该堂主任牧师刘芳结为好友,与其畅谈信仰之道。此时,冯玉祥对基督教信仰的理解深刻了许多。他说耶稣是个大革命家。他讲贫穷的人得福音,被掳的得释放,被捆绑的得自由;他还责备法利赛人假冒为善。此言中明显地包含着以宗教救国的思想。1917年圣诞节,刘芳牧师在亚斯立堂主持隆重的洗礼,共有94人接受洗礼,冯玉祥将军也在其中。自此,冯玉祥正式加入基督教,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冯玉祥正式归主后,便严格按圣经的要求做人,无论治军,还是生活,都活出了基督徒应有的品格,也尽上了基督徒应尽的本分。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