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生活 > 娱乐 >

冯玉祥 简历(5)

冯玉祥倡导“以教治军”,用基督教的教导来管理官兵。提倡节俭,反对奢华,要求官兵洁身自好。冯玉祥与士兵一样,穿灰布军装,睡稻草地铺,每餐仅一菜一汤,数十年如一日。在冯军中严禁吃喝嫖赌,严禁穿着绸缎,甚至严禁吸食香烟,冯玉祥自己也从来不用烟酒待人。为了使官兵对基督教信仰有更多了解,冯玉祥经常邀请教会的牧师到军中传讲福音,教导官兵以基督教信仰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为愿意归主的官兵施洗。同时,冯玉祥也为军中聘请了随军牧师,以更好地传扬福音并牧养军中的信徒。在冯玉祥的这种努力下,部下不少官兵归信了基督。单1924年一次聚会中,就有官兵5000人接受了洗礼。冯军中信仰基督教的官兵,最为著名的是张之江将军,张之江曾经极力反对基督教,但在冯玉祥的影响下,最终成为虔诚的基督徒。他曾于1925年花去30000银圆,印刷了10000册圣经,封面上烫有金字:“此乃天下之大经也”。此批圣经分发给部下阅读,也分送给一些愿意接受基督教信仰的慕道友。1919年冯玉祥被调任湘西镇守使,驻守常德。期间,结识了美国传教士罗感恩大夫,罗氏时常给冯部下的官兵看病、讲道。后来,罗感恩在给冯玉祥的妻弟治疗精神病时,被其开枪打死,冯玉祥对此深感愧疚。为了补偿内心的亏欠,冯玉祥给远在美国的罗感恩之子寄去800块大洋作为学费。不料,罗子却将此款原封不动地返还。冯玉祥便用此款建造了一座可容纳500人的礼拜堂,定名“思罗堂”。此堂全部为木质结构,可以随时拆迁,随意挪动。此后,冯玉祥的军队迁在哪里,就把这座活动礼拜堂搬到那里。1922年,任陕西督军后,冯玉祥依然对信仰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和陕西教会的同工多有联系,其中关系最笃的是时任陕西圣公会会长的浦化人牧师。浦化人被国民党逮捕后,还是冯玉祥设法将其保救出狱。在陕西期间,冯玉祥计划在察哈尔省(今属河北省)的张家口兴建一个“福音村”,并已请人绘制了蓝图。村的中央是教堂,四围是住宅,还有学校和戏院。可惜后因战争爆发,使这一美好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1936年,南京基督教会在莫愁路举行新堂破土仪式,冯玉祥应邀参加了布道活动,还给教堂的奠基石题了词——“因为那立好了根基的就是耶稣基督”。冯玉祥的墨宝至今依然存留,常常吸引游人驻足欣赏。

冯玉祥 - 冯玉祥的五个遗嘱

冯玉祥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五次写过遗嘱。

泰山遗嘱(一)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3月24日,冯玉祥怀着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满和失望退隐泰山,5月5日,上海停战协定正式签字。冯玉祥坚决揭露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罪行,感到有生命危险,特于6月14日写好遗嘱,史称“泰山遗嘱(一)”,主要内容如下:“我是当兵出身,我是穷小子出身,我是工农的子弟出身。我是为大多数工农群众谋最大幸福的,我是为民族求独立解放的。凡是有此决心而实行的,都是我的好朋友,好同志,凡是真能铲除一切不平等的,都是我的同路人。凡是为自己打算而自私自利的,即是我的仇敌,至于我的子女一切,我亦不问,任他们去自由发展。现有的一点钱,均归李德全自活即可以了。我的尸首最好是焚化了,不论埋在何处均可。我是研究唯物史观的,甚么鬼神我全不信,万不可以什么宗教形式来葬我。此嘱。”

泰山遗嘱(二)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等在福建发生政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冯玉祥极力支持他们的反蒋抗日斗争,不久,福建政府遭到蒋介石军事镇压而失败。冯玉祥预感到形势不妙,遂于1933年11月29日立下遗嘱,史称“泰山遗嘱(二)”。其内容为:“我父亲、母亲的坟在峪道河。我死了亦埋在他们的附近,常常在一起,我平安也。大儿、大女均已成人,不必说了。二儿、二女如能大学毕业更好。三女、四女以下的小孩们,以学工学农为本,不可只读书。我若是即刻为国家,为革命死了,我身后没有事可办,没有家可分,即照我写的这几句话即可以了。峪道河的房地如何?就归本地,加个学校最好。船板胡同的房子如何?就送给大嫂子可也。济宁之七十亩左右如何?就归游家一些小孩子们可也。保定西北城角之五亩如何?就归洪志看着不动可也。其余没有多少,就都归德全办理了。”

南京遗嘱(一)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