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博物馆年轻馆员和他的伙伴们复原了汉代织机,还用它(3)
时间:2019-07-25 03:06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据龙博介绍,“‘五星锦’的经线密度极其大,是我们所了解的汉代织锦中密度最高的,50厘米的门幅里面就有一万多根经线,也就是说每一厘米里就有200多根经线。”
操作人员在织还原出来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简称“五星锦”) 他的前辈,国丝馆技术部研究馆员罗群和几个同事一起,光是把10470根经线在84片花综和2片地综上穿插到位,就忙活了将近一年时间。“他们身上的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也时刻感染着我,这正是我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龙博说。 守护责任、传承使命 作国宝“五星锦”守护人 今年年初,龙博跟着国丝馆馆长赵丰一起,护送织机到北京,参与了央视《国家宝藏》第六期节目录制。
龙博供图 回忆起当时的现场,龙博说,见到这台机器,整个现场观众都沸腾了。他觉得特别自豪,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文化自信”。作为国宝“五星锦”的今生守护人之一,龙博觉得,自己身上肩负着的是不仅是守护的责任,还有传承的使命。 事实上,这份责任与使命,早在2009年他入党的那天起,就已经深深埋在了龙博心里。对他来说,一个党员的初心,“就是责任”。 工作八年,不忘初心。在传统纺织工艺复原技术工作中,龙博除了用新的科技手段,对传统纺织材料及织机等,不断进行研究分析,他还与馆里的前辈一起,做了十几台小型体验织机,供观众体验。 “对我来说,首先要对党和国家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每一个观众服务,让更多人了解丝织工艺”,龙博说,“这也响应了‘一带一路’倡议,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在自己的岗位上,把传统丝织工艺这份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是我作为党员的使命。”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 编辑:周夏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