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习主席身边的老兵们(2)
时间:2019-08-02 16: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生命规律就在那里,我的时间有限了……我想赶快把这几十年的积累整理出来,希望对后面的同志有用。”作为共和国的权威刑侦痕迹检验专家之一,崔道植盯着电脑里纷繁复杂的图片模型、统计数据、案例分析等资料,紧张地忙碌着。 从志愿军战士到刑事技术专家,崔道植在人生的“两个战场”都战功赫赫。今年85岁的他,仍忘我工作。他传奇的一生,就蕴藏于这浩如烟海的数据资料中。 袭击军警、持枪抢劫杀人……“白宝山案”被列为1997年中国十大案件之首,轰动全国。 当时,北京、新疆两地都发生了涉枪大案,但现场除了几枚残留的弹头和弹壳,别无线索。 北京和新疆,相距3000多公里,两案是否有关联?没人能够说清。 在案件侦查工作陷入瓶颈的关键时刻,身在黑龙江的崔道植连夜飞赴乌鲁木齐。经过三天两夜的鉴定,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结论:北京、新疆两地的弹壳为同一支步枪发射,可将两地案件并案侦查。 “这是一个对案件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鉴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副巡视员班茂森说,正是基于这个鉴定,警方找到了侦查工作的准确方向,并快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凭借超群的技艺、多年的实战经验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崔道植解开了一个个惊天大案的谜团。他也被公认为中国警界重大疑难刑事案件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 这样一位警界传奇英雄,心中也有自己的“定海神针”。采访中,崔道植重复最多的话就是“报答党恩”。 “我是一个旧社会里贫苦农民家的孩子,童年忍饥挨饿,经历过伪‘满洲国’时期的黑暗统治。新中国成立,人民得到解放,对我来说就是重生,我的生命、我的知识,都是党给的,我要报答党恩。”崔道植说,直到新中国成立,他终于挺直腰杆,更加觉得党的伟大。 1949年,15岁的崔道植成为一名儿童团团长。从那时起,他就立下志向:今后要参军,一定要参加共产党的军队;要入党,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吉林梅河口,朝鲜族青年崔道植报名参军。因为工作需要,他被分配做了一名朝鲜语翻译员,为抗美援朝战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55年,崔道植所在部队集体转业,他与公安刑事技术工作结缘,开始在新的领域继续冲锋。 如今,85岁的崔道植仍在刑侦一线日夜忙碌。他一生都在践行自己曾经的诺言:“只要国家需要,一声召唤,我将立即起身!” “在部队受了20多年教育,我永远是人民的子弟兵” 一大早,老兵王於昌就开始了晨练。岁月不饶人,他坚持了大半辈子的3公里晨跑,现在改成每天3公里快走。即便如此,看到他稳健迅捷的步伐,还是很难让人相信他已经有83岁的高龄。 “老王早啊”“老书记早”……一路走街串巷,其他早起的路人看到王於昌,都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只是相比以前,大家的眼里更多了份崇敬。 几十年来,街坊邻居都敬重王於昌是个“干干净净的老实人、勤勤恳恳的老黄牛”。直到这次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大家才知道,王於昌原来是曾参与击落U2飞机的大英雄。 当时,王於昌正在某地空导弹部队担任加注技师。打U2飞机的任务下达后,他随部队千里奔袭,和战友们一起在东南一带做好伏击准备。 接到行动指令后,王於昌按规程快速展开加注作业。由于他在行动中超标准地提前完成了加注作业,为导弹搜索和击落目标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王於昌共参与了两次击落U2飞机的行动,均出色完成任务,被授予一等功。 1973年,已经升任连长的王於昌转业。回到地方后,他从未向其他人提起过自己这段辉煌的军旅经历。 “一方面是保密需要,不能讲。另一方面,我毕竟开始了新的工作,以前的事没啥好炫耀的。”王於昌说。 转业后,王於昌起初在安徽省萧县原百货公司做一名普通的柜台营业员,主要负责卖布。不仅没有了干部身份,工资也比当连长时降了一大半,但王於昌并没有拿出自己曾经的战功去要待遇,而是毫无怨言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凭借自己的勤学苦练,王於昌很快从营业员升任人事秘书股长,后来又担任了副经理。 担任领导职务20多年,王於昌一直掌握着给职工们定级调薪的权力,但他从不以此为由吃拿卡要,也从未接受任何吃请送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