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文脉同国脉相连(新中国发展面对面④)(2)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5000多年来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要说哪种文化能够自信的话,中华文化是最有理由充满自信的文化。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强大底气,就在于中华文化积淀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传承着革命时期的红色基因,汲取着建设和改革的精神力量。

  自信源于历久弥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既古老又年轻的文明,是人类文明灿烂星空中最绚丽的星宿。5000多年文明江河奔流到如今,涌现出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屈原、李白、苏轼、曹雪芹等灿若星辰的伟大人物,诞生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提供了精神滋养。这些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依然挺立、生机勃勃。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魅力,是我们的自信之根。

  自信源于浴火淬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坚韧勇毅,就在于它有着经过血与火的考验、苦和难的磨砺,用无数先烈鲜血染红的精神底色。在28年的革命岁月中,党带领人民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历经磨难、绝处逢生,浴血奋战、敢于胜利,形成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正是有了在战火中淬炼出来的精神谱系的引领,中国人民才无往而不胜、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华文化才熔铸了最坚韧的精神气质。

  自信源于开拓奋进。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焕然一新。70年来,党带领人民在战天斗地、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非凡历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论是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还是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勤勉为公的焦裕禄精神;无论是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还是开放自强的北京奥运精神、敢于超越的载人航天精神,都是社会主义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为坚定文化自信增添了新的力量。

  树高千尺,根伸沃土。中华文化的参天大树之所以根系发达、主干遒劲、枝繁叶茂,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养分。可以说,新中国70年以堪称世间翘楚的实践成就,为坚定文化自信奠定了无比坚实的现实基础。

  权威声音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中华民族的自尊自强

  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或扮演敬陪末座没有发言权的“小媳妇”角色,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带着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的中国方案、建议和话语,自信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为我们从理论上阐明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指导。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精神特质和精髓的总体性判断,是秉持对中华文化的科学、礼敬、继承、创造性推进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三 文化自信的价值引领

  2019年春天,《流浪地球》以近50亿元票房、超1亿观影人次,成就了中国科幻影片的“高光时刻”。这部电影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与某些国外大片不同,没有宣扬以暴易暴,突出自己高贵、别人卑劣的价值观,而是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博大胸怀,倡导全人类携手并进、共渡难关。这充分诠释了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境界,彰显了中华文化的自信和担当。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次的要素。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引领力。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社会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党的十九大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高高飘扬的旗帜,指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前进方向,成为当代中国坚定文化自信的价值引领。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