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大理州漾濞县:站在新起点 逐梦新时代(3)

  “我们给他家筑牢了4张保障网。”苏光逐一介绍着,一是在教育医疗上给予保障,二是在产业上给予扶持,三是在水、电、路上给予保障,四是新修建了住房。蒙健康高兴地说:“现在日子好过了,去年就有3万多元的纯收入。”

  用好“讲担当重担当”指挥棒

  本报讯(记者 博达 通讯员 邓丽华) 近年来,漾濞彝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三项工程”、“三园两创”等工作,坚持用好“讲担当重担当”指挥棒,把干部放到攻坚克难一线锤炼品格、转变作风,把基层当做“赛马场”历练人才。

  2018年以来,全县共抽调36名坚持原则,能扛重活、能挑重担、能打硬仗的干部到棚户区改造、“两违”整治、征地拆迁、大漾云高速路建设等重难点工作一线“顶着干”;下派119名事业心责任心较强、业务素质过硬的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带头干”。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要选准选强干部、用好用活人才,必须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用好“讲担当重担当”指挥棒,注重从一线从实践中选拔任用干部,在干部管理中做到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漾濞县委组织部部长陈学伟介绍,县里注重把在攻坚克难一线中“顶在前面干在难处”,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干部发现出来,选拔任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2018年以来,全县共提拔任用38名在基层一线表现突出、敢闯敢干的干部。

  “在工作中,我们注重用好容错纠错机制为实干者‘保驾护航’,同时通过乡科级领导干部负面清单收集管理制度加大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倒逼干部履职尽责。”漾濞县纪委副书记施雪贵介绍,县里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从严从细发现问题线索,依规依纪惩处不干事不作为的干部。2018年以来,共对消极懈怠、不担当作为的干部进行免职、2名干部被降职并作了职务调整、8名干部进行问责,对驻村工作队员召回1名、约谈39人,达到惩处一人警醒一批的效果。

  在正向激励与反面警醒的同时,漾濞县还出台了干部管理考核办法、脱贫攻坚特别考核办法,通过完善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干部考核体系,进一步考准考实干部,充分发挥选用“讲担当重担当”干部的指挥棒作用,在全县营造出重点工作争着干、急难险重顶着干、基层一线奋发干、转变作风主动干的干事创业氛围。

  万亩药材鼓起村民腰包

  站在漾濞彝族自治县富恒乡石竹山顶上,顺着石竹村党总支书记常暾手的方向俯瞰山下,只见一墒墒、一沟沟刚发芽的黄精和正开花的紫丹参,山地里村民们正在忙碌着。“看,我们村已经种上了一万多亩中药材”。眼下的石竹村,真成了名副其实的中药材种植明星村。

  5年前的石竹村是一个山区民族贫困村,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45户110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6户193人,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玉米、洋芋、苦荞等。2014年,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村党总支率先提出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创新探索林下中药材种植模式。第一批中药材由党员带头试种了近百亩紫丹参。经相关机构检测,该片区种植的丹参酮类及丹酚酸B含量非常高,其他所有指标都符合种植规定。在成功探索种植模式的基础上,由村党总支、驻村干部及合作社集中推广。短短5年时间,全村中药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上万亩,老百姓从种植中药材中尝到了甜头。

  “5年前,石竹村是富恒乡6个村中最穷、最偏远的一个村,村民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5年后的今天,通过中药材种植,户均收入已达5万元,人均收入9600多元,村民收入翻番,变成全乡第一。”常暾感慨道,“通过5年来的发展,从传统种植玉米、洋芋、苦荞到生态种植中药材,我们村整体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全面转型升级。”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民常彪说:“我家自从加入村里的合作社,在核桃树下种上中药材,一亩收入4000多元,平时在合作社打工每月也有收入,再加上养猪、鸡以及丹参花蜜等,现在全家每年能有4万多元收入,日子越过越好。”48岁的常富红介绍:“我家有5口人,其中4个是壮劳力,家里山地有20余亩,过去一家人一直守着这片绿水青山,生活却过得入不敷出,现在,在村党总支和合作社的带领下种植中药材,生活好起来了,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记者 博达 通讯员 杨佳燕)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