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巡礼丨红色沃土续传奇 探寻长兴革命旧址新变化(2)
时间:2019-08-09 21:04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仰峰村和新四军结下的不解之缘,要从1943年说起。1943年秋,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在王必成、江渭清的带领下,挺进郎溪、广德、长兴一带,年底旅部进驻煤山镇(原槐坎乡)。1945年1月,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粟裕任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浙西、浙东、苏南、皖南的抗日斗争。沈家大院的一间卧室内,一盏煤油灯静静安放在书桌上,一如70多年前的那些夜晚。就在这方陋室内,粟裕将军运筹帷幄,作出了一个个重要决定。 对这批“老房客”,王忠南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说起,印象很深刻,“当时新四军一个通讯连住在爷爷家,一共13个人,平均年龄不到19岁。”这段过往尘封在王忠南爷爷的记忆中,直到1968年的一天,几位身穿军装的人来到仰峰村找寻当年的“老房东”,这才打开。军民鱼水情深,王忠南一家至今仍和当年的“老房客”通讯连连长保持联系。“老人90多岁了,每次去南京只要有空,我都会去看望他。” 红色故事从祖辈传到了父辈,又传到孙辈的耳中。村里军爱民、民拥军的一个个故事,自小就在王忠南心中点燃了军旅梦。1991年,他如愿参军,并在部队立了功、入了党。退伍后,王忠南走南闯北多年,2013年12月他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回村建设家乡。 当时的仰峰村,是一个负债达18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红色文化在我心里有情结,我们村有这么好的资源,没利用好不应该。”王忠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努力,花了1年多的时间,把“负”字摘掉——2015年初还清所有债务后,账面上结余100多万元。如今,仰峰村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10万元。农村生活污水改造工程整村铺开,村里引进蓝莓种植项目、盆景园项目,建起了游客服务中心……小山村,大变样。 雨势渐止,站在沈家大院门口向外望去,目之所及,长廊、古戏台古色古香,一幅祥和的乡村图景。而上一次我推开沈家大院的大门时,这些景色还不存在。 地还是这片地,但经过干部群众的努力,如今村庄面貌大为改观。迎着徐徐吹来的微风,王忠南指着远处说,那边山上正在修复新四军当年前往后方医院的古道,等古道修好,就可以把仰峰村和隔壁的三洲山村连起来,更有利于发展旅游。村里还正在积极创建3A级景区和省级历史文化村落。“等下次你们再来,仰峰村一定会更好。” 奋斗不息:接力棒代代相传 出了仰峰村往山下的纪念馆走,车窗外,两旁的景色飞速后退,相比前几年,道路变化了很多,路上少了许多来往的大货车,多了入眼的几抹绿。附近的矿山大多已关停整治,水泥厂也改用封闭输送带把熟料直接运抵港口。 坐落在煤山镇新槐村温塘自然村的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是新四军苏浙军区一纵队司令部旧址。馆长陈峰平介绍说,今年上半年,纪念馆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30.9万人次。
长兴煤山镇新槐村办公大楼里,专门设了一处展馆,传承“铁军精神”。煤山镇政府供图 “1945年1月13日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纪念馆外面就是召开成立大会的练兵场。”纪念馆的一块展板前,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一位身着灰蓝色新四军军装的小小讲解员,正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做义务讲解。这是纪念馆举行的“继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小小讲解员”活动,参与者是15名来自槐坎中心小学的学生。“我们要好好学习,未来报效祖国。”小朋友的声音稚嫩而坚毅。 槐坎中心小学距离纪念馆只有几百米路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就成立了“铁军宣讲团”,宣讲新四军故事,让山区的孩子了解家乡的红色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我们面向全县9岁至13岁的中小学生进行招募,8月中下旬还有一次。”副馆长王思翰说,这样的活动馆里已经开展了多年。“我们希望通过‘小小讲解员’招募评比活动,让下一代在革命文物中感受历史,对家乡的红色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
“小小讲解员”们听纪念馆讲解员讲解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武警辽宁总队沈阳支队开展“反劫持”训练演练
- 下一篇:国产盾构机:走向世界的大国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