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鼠标看剧情,中国第一部桌面电影《云端》(2)
时间:2020-12-01 09: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桌面影视剧通过网页、视频、各种App的页面形式传递内容,在画面中提供丰富且直接的线索信息,观众成了坐在电脑前的那个人,带来无与伦比的真实感和代入感,但这也意味着要完全抛却传统的影视剧视听语言。 片方和播出平台对观众能否一下子接受桌面剧有顾虑,计划采取实拍搭配桌面拍摄的方式,保留一些传统视听语言。老算否定了这种兼顾的想法,“既然要迈出这一步,这种实验性的片子也不可能投很多钱,不如咬牙做得极致一点,在‘桌面’形式上走到头,看看这种玩法到底能走到哪,能走多远。” 非常规的视听呈现需要非常规的拍摄手段,在《云端》开机仪式上,红布下覆盖的不再是传统摄影机,而是手机和Gopro。进入实拍后,老算发现从创作方向来说,这实在是一次难度颇高的挑战。 桌面影视剧看上去简单,在实际操作时却需要非常强的图层思维。有时候,不需要演员表演,但是他的视频窗口还没关闭,那么这一段也需要原样拍摄下来。更多情况是屏幕上出现两个以上的窗口,就要求制作团队提前把整个桌面做出来,算好窗口的切换时间,其间不能有任何剪辑点,同时演员还得去表演,处理起来难度可想而知。比如,片中张言在家里用电脑与正在开车的郑雄视频连线,两边分开拍摄,每个片段的时间卡点不能有任何偏差,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产生他们在实时对话的感觉。 为了拍摄实现精确卡点,开机前的筹备期老算就带着团队把整部戏预演一遍,制作了小样,然后把素材导进电脑,用motion graph做涂层,把画面全部贴进去计算两边的拍摄时间,根据拍摄好的小样再反过来调整剧本,一点点磨合。老算承认,“大家都是第一次拍摄桌面剧,摸着石头过河,很多想法还没有完全从传统制作思维里抽离出来,在细节上磨合了很久。” 即便已经细致地进行了预演,后期制作时仍然会遇到时间卡点不够准、台词对不上的问题。好在这个问题导演已经提前想到,他直接把公司的一间办公室改装成了张言的家,后期又重拍了一些镜头。在张言直播的拍摄中有一两个镜头重拍后效果仍不理想,老算琢磨了很久,最后用非常“桌面”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即利用直播时因网络信号不好发生的卡顿和快进,将这一段戏剪辑拼在了一起。 最终,老算带团队用了三个月才完成整个片子的预演,后期制作又花了七个月,实际拍摄只用了20天。这符合桌面影视剧的制作规律,被影迷戏称为“累死剪辑师”的电影《网络谜踪》拍摄仅两个星期,后期却耗费了2年多时间。为了将悬念和细节做到极致,一度画面内超过30个图层,通常一般电影后期最多用到三四个图层,美国《滚石》杂志评价这部电影是一个“技术奇迹”。 老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曾想过找《网络谜踪》的后期制作公司合作,但是《云端》每季预算仅有500万人民币,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自己带着团队把硬骨头啃了下来。在后期制作时,最难处理的不仅仅是卡点问题,还有一张与剧情紧密相扣的数字地图。 故事发生的关山市是一个架空虚拟的城市,拍摄时不能使用现成地图,老算请来了曾在“高德地图”工作过的地图编程师,用算法和代码“虚拟建城”,构建出了关山市。 这是老算第一次在拍摄时跟“码农”合作,同样需要互相理解和适应。“他们考虑的是软件的实用性,我考虑的是观众在视觉上看不看得懂,视线能不能有逻辑地被牵引而不出戏。”双方磨合了两个月才逐渐走入正轨。编程师架构好城市,老算带着团队设计城市,每天没事就分批编写整个城市的道路、商铺、地标,衣食住行都考虑到,甚至还要去算比例尺,计算片中角色从甲地开车到乙地,10分钟能不能开到。这个工程比他想象的大得多,“比在现实搭个景还累,”老算说,“因为剧情紧扣在地图上,如果不把这一块做扎实了,真实感和代入感就瓦解了。” 粗糙的真实感 在桌面影视剧中,传统影视剧画面的构图美学已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伪纪录片的粗糙真实感。相比《解除好友》《网络谜踪》等前辈影片更多将镜头对准电脑桌面,《云端》在表现方式上多元地将电脑桌面、手机屏幕、行车记录仪、酒店监控等媒介灵活搭配起来。一方面防止观众长时间只观看电脑桌面产生疲惫,另一方面也确实因为这些屏幕在生活中占用了普通人的大部分时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