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后肆时:胡同“网红”怎样炼成的?(2)
时间:2021-01-21 16:54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按照‘把美后肆时打造为兼具多元化、场景化和文化内涵的全民美育平台’的目标,我们建立了从空间设计、空间运营、品牌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优和时光团队负责人说。 他口中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若市民来此体验,便能领略这种服务带来的美好感受。首先是最直观的感官体验,京韵京味的四合院里,藏着的是一个个现代时尚的活动空间:落地玻璃、莫兰迪色系、雕塑摆件、高脚座椅……不论是看书、听课、练瑜伽,都轻松自在、舒适宜人。 走进参与,获得感便由身入心。21个活动空间,细分为21项服务功能,并有100多家文化机构、200多位文化讲师签约入驻。既有“绒鸟张”再传弟子蔡志伟、荣宝斋掐丝珐琅特聘讲师孙颖、蒙古舞资深教师马李敖楠等传统文化代表,也有来鹿不鸣轻音乐团、单立人脱口秀、“百分之十”咖啡创始人袁丁、珠宝设计师悉地等新兴文化团体、讲师。 讲师的高质量、多样化,提供了精准化、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与普通的基层文化中心只满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主不同,自去年9月开放以来,美后肆时在提供展览、讲座、文艺演出、数字电影放映等免费的基本文化服务外,还提供瑜伽、自由搏击、玩手碟、戏剧演出等延伸类文化服务,后者占到全年总活动场次的33%。”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延伸类服务价格普遍在15元至35元,一杯咖啡的价格,就能购买一两个小时的高品质文化生活,不失为优质的选择。 服务效能如何,受众已用脚投出了票。根据大数据统计,去年美后肆时开展的1098场活动,95%以上场次均能名额爆满,受众反馈留言1300余条,满意率达98.3%。 内容共同体反哺社区 琳琅满目的文化活动让美后肆时吸粉无数,但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这里的文化服务并不是流水线、快消品,像喝杯咖啡一样喝完就走,而是以活动为媒介,引导人们深入链接彼此,形成一个个强黏性的内容共同体。”优和时光负责人说。 在斑马戏剧连续上课三周,白领安宁明显感受到了亲子关系的变化。“平时上班忙,没时间陪儿子力力,戏剧课让我和他有了难得的亲子时光。”安宁说,力力第一次来时话都不敢讲,但现在,能敞开心扉表演,还能和自己“飙戏”,让她又意外又欣慰。得益于这样的文化体验,安宁和几位家长共同成立“亲子关系互助群”,与更多家庭分享互助。 以文化人,反哺个人成长、家庭关系,这样的故事不止发生在安宁身上。通过四合院单身青年节,本是陌生人的95后黄超和欣欣成为情侣;通过参与琴茶等古风活动,家住育群胡同的张大姐深深喜欢上了美后肆时,报名成为一名志愿工作者,并带动邻里、朋友参加,不断扩大自己的“古风圈”。 以美后肆时为中心,文化资源还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不断向外辐射,延伸到周边的胡同、街巷、社区,促进形成和谐的社区生态。 在去年10月17日举办的“社区邻里节”上,一系列别开生面的邻里节主题活动,让数十个来自景山街道的家庭建立了友好的“朋友圈”。在“小鬼当家·带着孩子来摆摊”活动中,小朋友们摆出自己闲置的玩具、书刊、衣服等物品,以物易物,你来我往中,寻找到趣味相投的小伙伴;在“景山生活家·街坊四邻敬杯茶”活动中,平时脸熟的街坊们围坐一圈,互敬一杯茶、互道一声好;在“邻里旧时光·藏在老物件里的老北京”活动中,看着一个古旧的青瓷碗,想起年少时端给邻居的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记忆中温暖绵长的邻里情涌上心头……“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最有趣的小伙伴就住在对面,最能聊得来的朋友就在身边。”参加邻里节的一位居民说道。 更让我们欣喜看到的是,受众们走出活动空间,走进胡同、老城,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献计献策。在听完三期东城区文联主席张志勇带来的“老北京胡同的那些事儿”专题课堂,资深胡同迷、白领小晴和观众们相识相知,一起相约走进附近的东四历史文物保护精华区,学习老城保护和胡同文化。在那里,她还结识了东四居民自发组织的文物保护志愿队,并自愿报名加入,一起为文物保护贡献力量。 “开放、共建、共创”,这是美后肆时的理念和宗旨。本为文化空间,又不止于文化空间,美后肆时,还在不断探索新的未来。 文化空间迸发新活力 作为核心区,东城区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是全国文化中心功能的主要承载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