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桐:压力来自敬畏和执着
时间:2021-05-13 10:14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张桐最近很忙。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的二轮播出刚刚结束,《绝密使命》又开始在CCTV-1黄金档播出。由80后影帝张桐主演的两部剧接连引发了巨大反响。面对扬子晚报记者采访,张桐这样形容这两个角色:“如果说李大钊是一把‘利刃’,那么潘雨青就像一颗‘洋葱’。” 记者:《绝密使命》拍在《觉醒年代》之后,李大钊和潘雨青都是革命者,你觉得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相同点是什么? 张桐:最大的不同是身份背景不一样,人物性格不一样,历史脉络不一样。最大的相同是他们都是为国为民,有共同理想的人。大钊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潘雨青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共产党的初衷就是为了劳苦大众、中华民族更好更幸福地生活。所以同为共产党人,他们在理想和志向上是相同的。 记者:您觉得李大钊先生那种有人物原型的角色,和潘雨青这种虚构的角色,哪个演起来压力更大呢? 张桐:相对来说是大钊先生的压力更大。我们在《觉醒年代》中把大钊先生的形象推出去给大家看的时候,也是在做一个艺术化的处理,只不过这个艺术形象更难的是,大钊先生的形象我们中国人基本上都是心中有一个概念的,相对的塑造方向和内容创作的空间是很小的。那么我们如何在这样一个很小的创作空间中把它变作一个生动化、真实化的形象,既要真实又要符合艺术规律,还要大家觉得“你演的是李大钊”,这种相对来说更难。 潘雨青像一个“洋葱”,因为他是一个社会性特别丰富的人。他出身于草根,也是在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的人。潘雨青是有一定创作空间的,首先他就是一个艺术化虚构的人物原型,但是他又不能特别疏离历史真实性,所以他的塑造在于取舍层面的塑造。 记者:之前演陈树湘,接受采访时说,压力很大,但还是演了。演李大钊也说,压力大,难。为什么一边觉得难一边还是要去啃硬骨头? 张桐:我觉得这是演员的工作必然性决定的。正是因为心里有某种敬畏和执着,才会感到压力,这种压力来源于你希望把它演好,希望把它演得并不刻板、概念,希望做出一些新的尝试。另外,为什么还要去是因为有压力也有挑战性,毕竟做的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有难点有困难也一定要做好更充足的准备再去做,所以,演员是永远都是既有压力又有迎着压力而上的动力,两者相结合才能完成人物的塑造。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新现场第七年度新片发布
- 下一篇:《理想照耀中国》:在全民共创中画出主旋律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