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附中作文】“重读长辈这部书”习作三篇及点评(2)

都说隔代亲,可他似乎从未对我流露出什么慈爱的神情,男孩们在院里追逐打闹,他自然是不许我去的,即使是表现出渴望也会受罚,在书房里关上一下午或是一整天。

开始的时候我会哭闹,喊父母放我出去,可他们不敢顶撞他们的父亲,在我回家后反是数落我的调皮。我还想过将他的书通通撕坏,可是怕挨打,所以也不了了之。最后我学乖了,只是蜷在角落里呆滞的盯着那一本本《论语》《大学》《中庸》。偶尔我会想,爷爷其实很像总摊在桌子上那本《秦律》,岁月的沧桑也掩盖不住那些条条框框,那些深文周纳的罪行。

上小学后,我渐渐不再被送到他那里去,他也搬离了那个旧宅。无巧不成书,我赌气似的从那里悄悄拿走的《三国演义》,竟成为我那一阵子最爱的课余消遣!以前最讨厌书房的我,现在甚至还不时的瞒着父母回到那里,用偷配的钥匙打开房门,返回或拿走一两本书。只是我不愿意再提起他,只要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清瘦苍老的身影,我就会下意识的一阵心悸。幸好,我那么多次出入,再没有遇见过他。

几个月前,母亲忽然说:“你也不小了,以前的事就别记挂了。今年去看看你爷爷吧。”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点头。

“妈,这个路口左拐。”“左拐?那是原来的房子,咱们要直走去墓地,那还有挺远呢。”“他……什么时候走的?”“啊,这你不知道?也是……得有十年了吧。”

虽然非常不想,但我的记忆中还是不可抑制的出现了那张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严肃的满是皱纹的脸。当年惨痛的教训,现在反倒成了珍贵的回忆!嗜书如命的性格是他培养起的,沉稳冷静的理性是他教导出的;他确实像我一直苦思冥想他为何偏爱的《秦律》——是在人生的开始枯燥乏味却立德树人的律法,尽管铁面无情但却保证人也好,国家也好,在初期一切尚不完善之时拥有标杆和导向。

我回家后又重读了一遍《秦律》,严苛不假,象他;殷切真心,像他。我在重新读书的同时,又重读了一遍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读懂了他严厉的外表和寄予厚望的心。

在这些之前,母亲告诉我:“你爷爷在你上学之后就住院去了,快闭眼时还说,把我那书房留给丫头。”

【点评】这是一篇精彩的散文。文章开头即显示出较强的运笔功力,简洁含蓄,留下悬念。直到第三段才交代了那个“他”便是“爷爷”。中间以对话形式交代了在爷爷去世十年后去探望爷爷的事,而文章结尾则更加深婉,感情深厚却含而不露。文章之动人在于感情之真实。爷爷对自己的严苛以至于让作者“只要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清瘦苍老的身影,我就会下意识的一阵心悸”,这便是心灵的“创伤”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长辈”因生活、性格等原因给晚辈造成了伤害,而这“伤害”往往是很难愈合的,若非经历时间长河的洗礼,则非要心灵之觉醒才行。从作者淡然的叙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心灵的成熟。儿时心灵的伤痛纵然难以挥去,但光阴会教导我们遗忘,“以前的事就别记挂了”,亲人就是亲人,血脉相连。“还是点点头”几个字说明作者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那个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爷爷竟已去世十年了!这看似有点“荒诞”,但这样的事情不正在今天一幕幕地展演着吗?忙碌、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忽视了亲情,日益遥远的心灵距离,让人们只能以种种做作艰难地维系着亲情。在学校,有很多孩子一年只能见到父母几次?隔代之亲有时更甚。文章之动人还在于感情之蕴藉。文章结尾,既包含了爷爷的悔悟,也包含了作者的悔悟。老人对作者是有爱的,只不过因为她是女孩子所以常常把她锁在屋子里,也许他只是想让她做一个“闺阁中的女子”。作者终究也理解了爷爷的爱,理解了爷爷如“秦律”一样的性情。如此看来,跨越时间之河,重新阅读长辈做心灵之交流——善莫大焉!(时老师)

【附中作文】“重读长辈这部书”习作三篇及点评

父亲的风雨无阻

张宇健

“哪有什么岁月安好!不过是爱你的人始终默默在你身后,风雨无阻!”

这是一句我读了多遍的话。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