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6)

建隆三年(963年),赵匡胤派慕容延钊、李处耘出兵两湖,灭荆南、湖南。从此,宋军西逼后蜀,东胁南唐,南可直取南汉,战略上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次年,派王全斌、崔彦进、刘光义( 刘廷让)、曹彬分兵两路向四川进攻,第二年年初灭后蜀。开宝三年(970年),赵匡胤派潘美率军进攻南汉,次年灭南汉。至此,南唐已陷入宋军包围之中。南唐主李煜大为恐惧,向宋朝上表,自动削去南唐国号,称江南国主。

开宝七年(974年),曹彬、潘美率十万宋军,战船千艘,自荆南顺流而下,向南唐发动进攻。开宝八年(975年),宋军直抵金陵城下,次年初,金陵城破,南唐后主李煜出降。

南唐覆灭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赵光义又用强大的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的钱俶和漳、泉的陈洪进相继纳土归附。至此,“先南后北”方略的“先南”部分完成了,剩下来的就是北方了。

开宝元年(968年)和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曾两次出兵进攻北汉,都因辽出兵援助,无功而返。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第三次进攻北汉。两个月后,赵匡胤突然死去,辽又出兵支援北汉,新登基的赵光义只得下令撤兵。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亲自统兵进攻北汉,包围了太原城。北宋军队在石岭关附近击溃辽派来支援北汉的军队,迫使北汉投降。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宣告结束,完成了对全国大部的统一。  

文化

赵匡胤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蹴鞠图

蹴鞠图

同时,赵匡胤重视图书建设。建国之初,注意收集各国遗留图书,用以充实官府藏书。建国初,三馆( 史馆 、昭文馆、集贤院)仅有书一万二千余卷。乾德元年(963年)平荆南时收高氏图书,以充实三馆。乾德三年(965年)平定后蜀,右拾遗孙逢吉赴成都收图书一万三千卷。开宝九年(976年)平南唐,太子洗马吕龟祥到金陵收图书二万余卷,又收吴越图籍万卷。广泛征集民间藏书,规定凡有献书者,视其书籍价值,如果是馆阁中没有的,就送此人到学士院试问吏理,堪任官职俱委以官职,如三礼涉弼、三传彭干、学究朱载三人献书一千二百余卷,都被赐以科名。

通过征集和献书,在开宝年间,官府藏书增至八万卷。为北宋官府藏书奠定了基础。  

个人作品/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

赵匡胤的诗作,留传有七言绝句《咏初日》,此诗一气呵成,诗意质朴而又粗犷,境界开阔而又壮观。虽然只有四句,但气势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是较为成功的述志之作。陈岩肖赞叹说:“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规模宏远矣”。《全宋诗》除此之外,还收录有其一残句。  

人物评价/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

总评

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赵匡胤作为唐末五代十国混战局面的终结者、宋朝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历代评价

赵匡胤题跋像

赵匡胤题跋像

张洎:陛下生而知之,国主学而知之。虽学知与生知不同,然其知一也。  

赵光义:先帝以勤劳定天下,凡军国机务、边防制置,咸得之矣。但遵守旧规,不得辄易。  

范仲淹:①祖宗以来,未尝轻杀一臣下,此盛德之事。②我太祖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周,广南、江南、荆湖、西川,一举而下,罢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无祸乱之忧。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