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嵇康《声无哀乐论》 译文 注释(3)

  主人答曰:“难云:虽歌哭万殊,善听察者要自觉之,不假智于常音,不借验于曲度。钟子之徒云云是也。此为心哀者虽谈笑鼓舞,情欢者虽拊膺咨嗟,犹不能御外形以自匿,诳察者于疑似也。以为就令声音之无常,犹谓当有哀乐耳。又曰:季子听声,以知众国之风;师襄奏操,而仲尼睹文王之容。案如所云,此为文王之功德,与风俗之盛衰,皆可象之于声音。声之轻重,可移于后世,襄涓之巧又能得

  之于将来。若然者,三皇五帝可不绝于今日,何独数事哉?若此果然也,则《文王》之操有常度,《韶》《武》之音有定数,不可杂以他变,操以馀声也。则向所谓声音之无常,钟子之触类,于是乎踬【1】矣。若音声之无常,钟子之触类,其果然耶?则仲尼之识微,季札之善听,固亦诬矣。此皆俗儒妄记,欲神其事而追为耳。欲令天下惑声音之道,不言理自。尽此而推,使神妙难知,恨不遇奇听于当时,慕古人而叹息。斯所以大罔【2】后生也。夫推类辨物,当先求之自然之道。理已足,然后借古义以明之耳。今未得之于心,而多恃前言以为谈证,自此以往,恐巧历不能纪【3】耳。又难云:哀乐之作,犹爱憎之由贤愚,此为声使我哀,而音使我乐。苟哀乐由声,更为有实矣。夫五色有好丑,五声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至于爱与不爱,喜与不喜,人情之变,统物之理,唯止于此,然皆无豫于内,待物而成耳。至夫哀乐自以事会,先遘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故前论以明其无常,今复假此谈以正名号耳。不谓哀乐发于声音,如爱憎之生于贤愚也。然和声之感人心,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酒以甘苦为主,而醉者以喜怒为用。其见欢戚为声发而谓声有哀乐,犹不可见喜怒为酒使而谓酒有喜怒之理也【4】。”

  【1】踬:窒碍不通。

  【2】罔:诬。

  【3】恐巧历不能纪:《淮南子•览冥》云:“天地之间,巧历不能举其数。”高诱注云:“巧,工也。虽工为历术者不能悉举其数也。”历术,古人计时之法。

  【4】其见二句:吉联抗注云:“这一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文意反背了,或者是前半句‘见’上脱‘不可’,或者是后半句‘见’上衍‘不可’。”

  秦客难曰:“夫观气采色,天下之通用也。心变于内而色应于外,较【1】然可见。故吾子不疑。夫声音,气之激者也,心应感而动,声从变而发;心有盛衰,声亦隆杀。同见役于一身,何独于声便当疑耶?夫喜怒章于色诊【2】,哀乐亦宜形于声音,声音自当有哀乐,但暗者不能识之。至钟子之徒,虽遭无常之声,则颖然独见矣。今蒙瞽【3】面墙而不晤,离娄【4】照秋毫于百寻【5】,以此言之,则明暗殊能矣。不可守咫尺之度而疑离娄之察,执中庸【6】之听而猜钟子之聪,皆谓古人为妄记也。”

  【1】较:明显。

  【2】诊:验。

  【3】蒙瞽:通指瞎子。有瞳仁的是蒙,无瞳仁的是瞽。

  【4】离娄:古代传说中视觉最敏锐者。

  【5】寻:古代以八尺为寻。

  【6】中庸:这里指平庸。

  主人答曰:“难云:心应感而动,声从变而发,心有盛衰,声亦隆杀。哀乐之情,必形于声音。钟子之徒,虽遭无常之声,则颖然独见矣。必若所言,则浊质之饱【1】,首阳之饥【2】,卞和之冤【3】,伯奇之悲【4】,相如之含怒【5】,不占之怖祗【6】,千变百态。使各发一咏之歌,同启数弹之微,则钟子之徒各审其情矣。尔为听声音者不以寡众易思?察情者不以大小为异?同出一身者,期于识之也。设使从下出,则子野之徒亦当复操律鸣管以考其音【7】,知南风之盛衰【8】,别雅郑之淫正也。夫食辛之与甚噱【9】,熏目之与哀泣,同用出泪,使狄牙【10】尝之,必不言乐泪甜而哀泪苦。斯可知矣。何者?肌液肉汁,踧笮【11】便出,无主于哀乐,犹簁【12】酒之囊漉,虽笮【13】具不同而酒味不变也。声俱一体之所出,何独当含哀乐之理也?且夫《咸池》《六茎》,《大章》《韶》《夏》【14】,此先王之至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