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6)
时间:2019-03-09 01: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一个城市没有个性,就没有灵魂。中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一定要保持、延续自己的历史文脉。城市中的老建筑,应该像“老人”一样得到善待。 ——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1000天之际,习近平在接受央媒采访时说 无论是到中心城区还是到远郊调研,习近平总是不忘提醒上海的各级干部,要保护好历史建筑,保护好自然村落,保护好城乡的历史风貌,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他曾说:“城市中的老建筑,应该像‘老人’一样得到善待。” 2007年7月,习近平利用周末,来到苏州河边由老厂房改建的M50创意园区调研。 当时,M50设计者、同济大学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张雪敏接到通知有接待任务,但他事先并不知道谁会来。 张雪敏一边等,一边跟朋友聊天喝茶竟忘了时间,直到工作人员来电,才匆匆下楼,一看竟然是市委书记习近平,一行寥寥数人,轻车简从。 当时张雪敏感到很抱歉,但习近平表示没关系,他在门口指着墙上挂着的“中国大运河保护论坛”宣传内容,表示很感兴趣,并询问:“这个论坛很好,为什么没有请上海市政府作为主办单位?” 张雪敏回答说,这次是一个学术论坛,大运河相关城市都参加了,因为上海没有运河,没这样的资源。习近平表示,上海是码头,外地的、外国的都可以作为外部资源,上海要提供平台。 习近平随即对身边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办这样的论坛,建议把“上海市政府”写上去。 近两个小时的调研中,习近平提了30多个问题,问得很细。张雪敏从这些问题中,感受到习近平对历史、建筑、工业等历史遗产的保护非常重视,他也很关心城市更新中的创新,关注如何通过保护和更新,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形成新的产业。 “习书记当时提出的理念,在上海后来的城市规划建设中不断延续,城市更新取代了过去大拆大建的传统模式,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张雪敏说。 当年7月的另一天,习近平到青浦区调研。那天冒着高温,习近平从上午8时多一直调研到傍晚,还专门去了朱家角古镇,他沿街踏访,与古镇的居民和游客亲切交谈。 座谈时,习近平对在场的青浦区党政干部们说:我看到有一篇文章上写,有些古镇全镇充满了“酱肘子的味道”,我们这里管理得好一些。他肯定了朱家角古镇保护的特色,对当地规划布局的控制给予积极评价。 习近平特地叮嘱当地干部,在上海这么一个时尚都市,像这种江南水乡、明清风格,已经不多见了,弥足珍贵,要很好地保护。要切实保护我们的自然村落和城镇,千万不能“千城一面”。 2007年9月,习近平在徐汇区调研时,听取了关于徐家汇商业开发和徐汇历史风貌保护区的情况汇报,还登上港汇广场1号楼的顶楼,在220多米高的楼顶俯瞰徐家汇全貌。 看到武康大楼等老建筑后,习近平对上海的城市文脉流露出浓厚的感情。他说,上海历史风貌的价值精华就在4000多幢老建筑,如果这些老建筑消失了,上海的文脉就切断了,历史风貌就没有了,城市特色也就没有了。对于历史风貌区要防止大拆大建,切实传承好历史文脉。 上海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质更突出一些。建设国际大都市,综合实力反映在文化上。 ——2007年8月21日,习近平在文艺单位调研座谈时的讲话 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建设文化大都市的奋斗目标首次被写进市党代会报告。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实现文化繁荣发展是提升大城市软实力的客观要求。 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积极推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给很多上海的干部和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7年7月12日,习近平在调研虹口区时,专程参观了鲁迅纪念馆。 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是鲁迅先生的石膏面膜,这上面黏有鲁迅的20根胡须和两根眉毛,是迄今可以看到的鲁迅身上遗留下来的仅有的原物。“习书记参观时间比计划延长了一倍多,足见他对鲁迅先生非常有感情。”那天,时任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为习近平做了讲解。有一个动人的场景,让他迄今难忘:在结束参观临上车前,习近平看到纪念馆前聚拢了不少游客,于是热情、大声地对大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我们一起来弘扬吧!”说完他和大家挥手告别,在场群众热烈鼓掌。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拼多多辟谣鼓励刷单:电子面单有望解决虚假发货
- 下一篇:魔王イリスの逆袭游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