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比较相信第一种可能:唐寅做出了那道题,并且认为别人做不出来,因而口出狂言,不幸命中。。不过,我觉得事已至此也还好啦,不然唐伯虎当上了官以他的性格会吃亏的,没准到头来还会丢了性命。这样的结局倒也成就了后来真正的才子唐伯虎。历史就是这么玄乎。呵呵。
老斌 says:
“事实证明,唐寅没有吹牛,在这次的乡试中,唐寅考得第一名,成为应天府的解元。可能是他的文章写得实在太好,当时的主考官梁储还特意把卷子留下,给了另一个人看。但他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将给后来发生的事情布下重重疑团。”
“看卷子的人就是程敏政,他和唐寅一样,小时候也是个神童,后来做了李贤的女婿,平步青云,他看过卷子后也十分欣赏,并在心中牢牢地记下了唐寅这个名字。”
唐寅中解玩那卷子写的是什么内容?
有没有这样一个可能:程敏政通过卷子了解唐寅接触过比较偏门的东西——最后因人出题。
逃避 says:
22楼的太厉害了,可不可以附上译文啊?大家都没看懂
我就是那道题 says:
原子弹的反应公式…
鄙视刷屏-_- says:
1498年南京举行乡试,这位18岁的帅哥一举轻松拿下第一名,成为解元。由于文章写得太好,主考官梁储还特意把 卷子留下,拿给程敏政看。程敏政是谁?他曾经也是个神童,后来做了内阁首辅李贤的女婿,平步青云。他看过卷子后,自然惺惺惜惺惺。
不久之后,老才子和小才子在京城有过一聚,因为第二年,唐伯虎将面对的主考官就是程敏政。
1499年,唐伯虎从江苏吴县进京赶考,当时他已经名动天下,狂得不是一般。考中个小小进士算啥,他要连中三元,挑战读书人的最高荣誉。
赶考的路上遇见了徐经。徐经是他的同科举人,更是他的“粉丝”,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愿意一路吃住买单,只求能与偶像同行。唐伯虎心想,白吃白住谁不干?
开考那天,唐伯虎像明星一样被拥进考场,然后带着轻松的微笑离开。考完便开始为最后的殿试做准备,因为在他看来,考上进士,那简直是小菜一碟。
没想到消息传来,唐伯虎竟然落榜了!满头雾水的唐伯虎,甚至被关进了大牢。倒霉的居然还有徐经和程敏政,罪名是合谋作弊。
后来才知,问题出在考卷中的一道怪题上,考生大多做不起,只有两份完美的答卷。程敏政将在这两个考生中选出今科的会元。两份卷子的作者正是唐伯虎和徐经。徐经是谁?徐霞客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
考得好,那是人家的本事,可事情就坏在唐伯虎那张嘴上。大家正在猜谁能够夺得会元,这位仁兄喝多了酒,毛病犯了,大大咧咧地说:“各位不要争了,我必是今科会元!”
考试成绩还没发榜呢,他那么自信,难道有猫腻?
很快就有人反映了,主考官们不赶怠慢,立刻汇报了李东阳。李东阳已估计到麻烦大了,便报告了皇帝。皇帝朱佑镗下令核查试卷,事实果然如言传那样,唐伯虎确实是今科会元的不二人选。而选定唐伯虎的人正是程敏政。
榜都没有发,你唐伯虎怎么就能提前预知呢?那时又没有手机短信。
言官们跳了出来。言官华脉和程敏政本有官场恩怨,便状告程敏政私卖考题。这样一来,事情就搞成了官场黑幕,李东阳无奈只好公事公办,把这三位仁兄一股脑抓了。
最后案件内部判决如下:
徐经买了考题,作弊行为成立,不得为官;程敏政的仆人卖了考题,程敏政负领导责任,勒令退休;唐伯虎算是连坐,不得为官;华脉胡乱告状,所言不实,贬官……
既然“所言不实”又怎么……?唐伯虎是有嘴也说不清了。
以唐伯虎的实力,全国知名的才子,公认的优等生,好比拿到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高中生,要进北大清华,那不过是迟早的事情。可这起所谓“科场舞弊案”历经几百年也没弄明白,搞得他对前途断了念想,从此四处游荡,开始了他的浪子生涯。
一番折腾下来,大明王朝少了一个精英,多了一个浪荡才子,后果很严重。。。
大爱明孝宗 says:
11楼是傻子啊,人家明孝宗就一个老婆,哪来晚上累死
战争与和平 says:
有才归有才,不低调不行。
处罚与过错相当,应当很人性化了,换朱元璋早给涉案人员统统灭族了。
千里流云 says:
朱佑镗是明朝中兴之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好皇帝,其勤政爱民堪与汉光武帝刘秀相比,可为后世国主的楷模!
英雄永流芳 says:
朱见深和朱佑镗父子,可以用一句话形容:老子软蛋儿好汉
捭阖第一 says:
国殇!悲哉!
蓝卿 says:
啊徐霞客!!!
匿名 says:
朱元璋和朱棣 杀人太多了 ,给他的子孙留下太多的磨难还有就是朱元璋的工作方法让他的子孙太累了,
浅夏 says: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