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文化自信筑基文艺高峰(逐梦40年)(3)
时间:2019-03-10 15:04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其中,尤其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新发展对文艺的深刻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脑科学等的发展,为文艺大变革大创新大繁荣提供无限可能,既推动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互相辉映和交织融合,又改变文艺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催生新的文艺形态和文艺业态。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坚定不移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世界视野 中国气派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不仅将为人类贡献新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而且将把自己在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成果奉献给世界。”古往今来,任何有生命力的文明都是流动的、开放的,中华文化更是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艺在对世界文艺广泛学习借鉴中进行民族独特创造,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学习和融合创新。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作家相继摘得国际奖项,不少国产影视剧在海外热播,京剧、舞蹈、杂技、美术以及民间文艺等接连走出国门,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广泛好评,充分彰显当代中国文艺的世界影响力。 文化自信是在文明对话中完成的自我价值确认,我们要构筑的文艺高峰也应该具有人类文明史的意义。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趋势更加凸显,人类文明越来越呈现出互渗性和整体性。这就决定今天的文艺必须具有全球化视野,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向度,建立更广阔的参照系,秉持清醒的价值理性,汲取不同文明的文艺经验,进行中西艺术资源的整合。当代中国文艺发展应该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构筑新时代文艺高峰既要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昂扬向上的红色文化、充满生机的当代文化,又要积极与世界进行构建性、交流式的对话,做出鲜明个性基础上更具人类审美共性的艺术表达,推动优秀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靠的是中华文化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坚定文化自信不是故步自封、简单复古,也不是唯我独尊、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应该以更宽广的胸襟、更开阔的视野、更深远的目光、更深刻的思维,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把提高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不断开创新境界、拓展新领域、构建新话语、建立新生态,为时代和人民贡献更多更有价值的精神食粮,为世界文化繁荣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持久助力和精神滋养。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侧记
- 下一篇:宜昌高新区:“三生”融合逐梦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