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训练之 “有这样一种声音”写作指导(刘倩)(3)
时间:2019-03-10 20:21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有这样一种声音,苍老而深情,苦涩而微甜,干巴而幸福,这便是我爷爷的声音,也是我最喜欢且依恋的声音。但愿时光仁慈,让他健康幸福,让这种声音永远萦绕在我耳旁! 点评:这篇文章审题明确,符合题意,写爷爷这样一种声音给我的感觉:“苍老而深情,苦涩而微甜,干巴而幸福”,表达了爷孙俩的深情。此文优点有:一、扣题意识很强,文章多处点题,除了开头结尾点题之外,文中还有对爷爷声音的描写,如第二段“那种声音,如百年古松般沧桑,却又透出几分白杨般的有力;那种声音,如远雾重峦般深远,却又显出几许清风的爽朗;那种声音,如初尝浓茶般苦涩,却又浸出几丝甜意。”第三段“这声音,有如古树般,虽然苍老但给人一种归宿感、安全感,还有那历经风霜后的淡然从容”,“这苦涩的声音就如初入口的红茶般让人难受”,“从这话中读出了爷爷这沙哑的声音中包含的殷切期望,像那口苦苦的红茶,细细品后竟浸润出一种沁人心脾的甜,甜入我的心”。二、结构完整,首尾呼应,主体部分写了三件事情来表现爷爷的声音,从而突出爷爷对我的关怀,衔接过渡自然。三、能够化用所学课本内容,如第四段写我出外读书时,爷爷说“孙啊,此一去不知何时能再看见你,你可要好好读书,不负爷爷的期望!”这个场面与《项脊轩志》中大母对“我”的期望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表达上,不够简洁,为了点题,刻意的痕迹明显,对爷爷声音的描述太累赘,特别是有些排比句可适当删减。还有就是叙事手法不够多样化,所以文章相对平淡。但瑕不掩瑜,此文仍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刘倩) 有这样一种声音 2021届高一考生 那间破旧的房子中,老人与石磨如久别的老友般紧紧相偎着。于是,石块与石块沉闷而又艰涩的摩擦声轰然作响,清晰而又笨拙,如一曲亘古的歌谣,翻动着我平静的心底。 每当那缕米香开始走街串巷的时候,我常常兴奋得一跃而起,打开门迎接老人的到来。那是我只有春节回到故乡时才能一饱口福的美味,白玉般的光滑表面,软糯香滑的口感,一口咬下去米的清香便四溢在唇齿间。老人总会挑着担子,担着几箩簸箕炊,在大街小巷间吆喝叫卖。童年的春节,便浸泡在这稻米的丝丝缕缕的清香中,我也悄悄地长大,老人也渐渐老去,少了走街串巷的精力,只能日复一日地坐在集市的一角,任夕阳余晖洒遍他的周身才归家。 也曾吃过其他店中所卖的簸箕炊,却挑剔地认为,它们少了一种灵动的味道,是那缕浅浅淡淡却勾人心魄的清香,显得僵硬呆板而又千篇一律。 后来有一回清晨赶路回老家,却不经意间听见村外的石磨房传出声响。我惊奇,村内的石磨都已失去踪迹,机器已普遍使用,有谁还会去那个破旧的石磨房?我悄悄地走近,趴在窗户上,只见老人撑直了如干枯树枝般的双臂,青筋迭起,干瘦的身子弓如虾米,咬着牙,费力地向前推着巨大的石磨。他年事已高,只得推一阵歇一阵,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擦汗,又拼尽全力地继续向前推,即使身着短袖,也挡不住汗流浃背,皱纹层层叠叠如干瘪的核桃,吃力地对付着面前的庞然大物。石块间的摩擦艰涩地传至耳畔,直到那乳白的米浆迸溅着流至一个大木桶中时,我怔住了。耳际石间轰然作响的摩擦声一阵又一阵地起伏,笨拙而固执地在耳际回荡,原来我心心念念的那缕米香呀,藏在这巨大的石磨中,藏在这沉闷的石磨的歌唱中,藏在老人奋力推磨的身影中。 在这个机器换人、日新月异的时代,还有谁愿意耗费这巨大的时间与精力,只为做出小小的几碗簸箕炊?这是对传统手艺的赤诚之心,更是对食物味道的热爱与敬重,热爱自己的手艺,更敬重食物之味、生活之美,这是那呆板的机器永远无法取代的情感与温度。 当那石磨的声音从遥远的记忆中传来,我便明白,有这样一种声音,它将成为我追寻生活真谛的最明亮的心灯。 点评:选取这篇文章,是希望同学们学习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选择一个物作为载体来表情达意。此文选取石磨声作为载体,表达自己对传统手艺传承的思考。文中,物我合一,老人与石磨融为一体,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冷静客观地对传统手艺做了一个评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