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 从未有过所谓的“央视光环”
时间:2018-12-26 05: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金话筒舞台上采访汶川朱大爷。 图/视觉中国 2015年李小萌从央视离职。 李小萌登上央视2011年挂历。 图/视觉中国 1996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李小萌进入央视,先后主持过《半边天》《东方时空》《24小时》《新闻会客厅》《新闻1+1》等节目,也因为在珠穆朗玛峰、汶川地震现场的直播报道而被人们记住。2010年,李小萌同时获得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和金鹰奖。2012年,李小萌女儿出生,三年后她正式从央视辞职,把重心放在女儿的陪伴上。 今年,李小萌选择复出,人们看到由她担任总制片人、主持人的大型访谈节目《你好爸爸》在东南卫视开播,三期之后,#你好爸爸#话题在微博的阅读量达到1.6亿。这还只是李小萌复出创业的冰山一角。 在传统媒体板块复出,李小萌也曾有过犹豫,要不要回到主战场上做硬新闻。她的转型是有风险的,“虽然还有一些人知道我,但新闻和教育的标签完全是两样的。”她在微博上分享和育儿有关的内容,有粉丝说,我关注你是因为我关注新闻,现在你就说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我关注你干吗,取关了。 “但你不可能永远取悦这个世界,要有自己的选择。” 回 归 篇 复 出 邻座孩子餐桌上的痛哭给了她启发 公众对李小萌的记忆,更多停留在她过去的身份上——央视主持人。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0周年,那一天,李小萌的微博访问量激增,很多网友说:就是过来看看小萌好不好。2008年汶川地震,她深入地震灾区,在采访路遇的一位老大爷时,忍不住流泪的画面感动了无数观众。 2012年,李小萌的女儿出生,将近38岁才有的小孩,孩子对她的牵绊特别强烈。2015年,她辞去央视的工作,专心陪伴女儿。 虽然辞职了,但李小萌还留着以前工作时的思维惯性,她那会儿看了大量和孩子教育有关的书,像探求新闻真相一样来研究亲子教育。让李小萌感到焦虑的是,现在,有相当数量的父母不知道怎么样去面对孩子,辜负了白纸一张的生命。比如孩子在有一个阶段是爱摞积木的,一次吃饭,一个孩子把盘、碗、勺都摞起来,结果妈妈一巴掌打在他手上,说干什么?孩子一顿哭,“孩子这么好的探索过程,就这么被打断了,心里会特别难受。”李小萌亲眼看到一岁半的小男孩,愤怒得就跟个大人一样,啪啪地拍桌子,“可以感受到孩子内心的挫败感已经积累到极点。” 在一次关于教育的演讲之后,发生了一件让李小萌吃惊的事,分别有两家投资公司表达了想要投资的意愿,并且无论她做什么都投。这让已经蒙蒙眬眬产生创业念头的她,嗅到了来自市场的讯息。 于是,去年开始,李小萌筹划自主创业。她不喜欢拖沓,只要想好的事就会付之行动。从公司定位、筹划、商业模式确立、再到人员招聘,她都亲力亲为,参与其中,2018年4月公司正式成立。 初 衷 很多父亲并不懂子女关系中的平等 李小萌以前在央视的同事王凯,做的《凯叔讲故事》是一个针对孩子用户的产品,逻辑清晰,变现方式清楚,投资人最喜欢这样的东西。李小萌也尝试过,有没有可能去到王凯的团队里合作。后来她发现,她的热情不在给孩子生产东西上,而是在寻找最好的教育模式以及父母成长上。 而在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中,“爸爸”的角色又是最容易被误读的。爸爸挣钱、创业、社交,他们觉得只要把钱带回家,就尽到了这个义务。鲁迅在1919年时,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们怎样做父亲》,李小萌看完之后很惊讶,100年前鲁迅就给出了新型的做父亲的理念,父子或者父女之间没有恩只有爱。恩代表赐予、期待、回报,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有武断、专制;爱是平等的,付出的,不计回报的。“现在也没有多少父亲能消化这些。” “你想让你的女儿将来嫁给一个什么样的男人?你就先去做一个那样的男人,她的幸福拴在你身上,可能大多数父亲没有去想过这些。”当李小萌对“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这个现象开始分析时,看了一些专业书,印象最深的就是《The Father》(《父性》),从社会学、人类学去分析,会发现父亲跟家庭的“游离关系”是一个世界共性话题。 经过这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李小萌带来了《你好爸爸》。 改 变 在节目里念广告冠名并不是种堕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