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 从未有过所谓的“央视光环”(3)
时间:2018-12-26 05:13 来源:互联网 作者:COCO 点击:次
李小萌在央视工作了20年,有一点她很自信,她从来没有说过不想说的话,即便是做《新闻会客厅》《东方之子》,以及各种大型事件的直播,稿子也都是她自己去组织材料。 四十岁时选择平静地离开 ——特怕别人给她加上央视的前缀 2008年汶川地震,是央视第一次做大规模灾难性报道,每个人都在野蛮生长。李小萌在地震灾区采访,面对灾变面前仍不忘记感恩的“朱大爷”时,难受得在镜头前失声痛哭,这个画面让很多人记住了她。 玉树地震李小萌也去了,但当她面对节目该如何呈现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缺乏了进一步的创造力,“我可以在那儿说这灾情怎么样,多少房子塌了,这些都是公众需要的信息,可是我不能这么去重复自己。” 在李小萌看来,重复特别难受。她说,自己是很平静地离开央视的,没有任何情绪波动。作为一个新闻女主播,在40岁的黄金年龄,离开了这里。 可当年李小萌能够去中央电视台,对她家来讲是一件大事儿。那时她本来有机会作为正式编制进到北京电视台,因为爸爸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近亲回避,李小萌要是进央视,只能打黑工,但父亲说宁可打黑工,也要进中央电视台。所以李小萌就在央视打了好多年的黑工,劳动合同法被强调了以后才签了企聘合同。李小萌上过好几次央视的大挂历,但台里其实有规定,只有正式职工才能上。“也许大家都以为我是正式职工吧。”(笑) 李小萌说,她完全不留恋过去的生活。好多年前央视给主持人们做过心理评估,她的评估结果是,没有所谓名人带来的心理上的那些特点,就是把它看成是一个职业。所以,李小萌觉得自己没有所谓的“央视光环”,直到现在,她都特担心别人介绍她时提到“央视主持人”,她会提前跟人家交代清楚,自己已经从央视离职了。 那些“新闻往事” 登顶珠峰50年 去珠峰是2003年,那是央视历史上真正的直播真人秀,没有脚本,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全靠现场和之前的准备。那次的经验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教会我在一个极端的状态下如何去工作,如何跟人相处。当时我们在5150米高海拔的地方住了40天,节目结束很多人就赶紧撤了,因为到海拔低的地方人才会舒服,但我用了两天爬到6500米,那是前进营地连牦牛都到不了的地方,再往上就得靠攀冰的冰镐才能往上爬,我最终走到了6700米。那个时候想的就是,如果我不上去,可能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维和报道 2006年,我去苏丹、海地、利比里亚、科索沃做维和报道。去利比里亚的时候,就发现了不同的世界,人生真的太不一样了,他们人均寿命就40来岁,所以那些人根本不用考虑养老、教育,只求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们在苏丹的时候,看到游击队的士兵,他们的枪就挎在身上,我还笑着上去问“唉,你们在干吗?你们是士兵吗?”结果陪着我们的警察一下躲到车后头去了,可能因为我是女的,又笑眯眯的,那些人就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说了几句简单的英语。等我回去,那警察都急了,说,你这是干吗?要害死我们吗?我当时根本没想到后果,只是觉得好不容易碰到,又怎么能退缩呢? 汶川地震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在北川比较低的地方休息,忽然前边就乱了,乌泱泱的人都在往外撤,同事说上面的堰塞湖要决堤,水马上就要下来了。我的摄像,还有编导两个男生问我怎么办?我说咱得往那边去,撤了就什么都没了,我们仨就逆着人流往前走。幸运的是水没下来,可那个时候,就觉得这才是该做的事。 采访那个老大爷,我哭了之后,确实有点崩溃,回到帐篷里就躺在那儿,编导什么都没说,把素材全本传回了北京。晚上,节目组跟我连线,我听到节目中自己最后的哭声都傻了,心想怎么这个也播出去了?后来我才知道,开始后方领导是想把我哭的镜头剪掉,因为哭得太凶了,但又觉得,这不是我一个人哭的事,在那个时间点上大家都需要一个出口,观众也需要有宣泄。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做媒体的成就感,你真实地去呈现,而且大家都接收到了。口述:李小萌 采写/新京报首席记者 刘玮 人物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