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唐代宗 简历(5)

每一个历史人物的心态,大都受到三个方面条件的制约,一是所处的历史时代,二是社会地位和阶级,三是个人的教养和特殊性格。

唐代宗李豫生活在大唐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活动在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剧烈变化的历史舞台上。安史之乱前他是大唐帝国百孙院的佼佼者,蒙受着优越良好的文化教养,是唐明皇最钟爱的嫡皇孙。安史之乱初期,他是统率千军万平叛的天下兵马元帅,安史之乱后期,他被立为皇太子,进而在政变中即位为帝。为人性格谦柔,宇量弘深, 宽而善断,喜怒不形于色,动必由礼,重感情,讲情谊。平叛,御边,他心急如焚,乱后求治,改革漕运和税制,理财开源,安定天下,再造李唐一统河山,稳坐皇位,是他的不追求。

代宗的心态有如下特点:
一、厌苦兵革,苟冀无事,如息归降安史旧部。安史旧部李怀仙
一、厌苦兵革,苟冀无事,如息归降安史旧部。安史旧部李怀仙,等降唐,叛军最高首领史朝义传首京师,仆固怀恩图谋不轨,恐在贼平而宠衰,欲留贼将为资本,故上秦代宗让降将分统河北诸郡,原班人马不动,不改编军队。才促成河三镇的出现,酿成日后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代宗为什么对安史之乱旧部的降将如此姑息呢?他如此决策的心态又是什么呢?
唐代宗如此决策,出于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一是经过安史八年叛乱,唐王朝已经元气大伤,失去内重外轻的军事态势,兵力布局被打乱,西北边防空虚,如要根治安史旧部的残余势力,需要求助于回纥等少数民族的骑兵,而其援助的代价又太苛刻了,收复长安后,回纥要求兑现诺言,大掠京城的金帛财宝,代宗只好卑躬请求推延到东京收复再让他们如愿以尝,洛阳收复之后,宫室十不存一,东至郑,北至河安阳市,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函谷关以东陕川,东周之地,兽游鬼哭,赏赐稍有不如意,回纥将士就在京师鞭打唐宫吏,这样,如在借回纥骑兵深入唐境内地,对付安史降将,势必造成所过州,县一扫而空。
二是安史旧部多为骄兵强将,且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如对其改编,实属不易,处理稍有不慎,就会战乱又起。
三是早在安史旧部请降的前夕,既宝应元年,十二月,吐蕃已从青藏高原挥师东下,攻陷唐朝的临,秦,成等州,安史旧部投降不久,即广德元年,七月,吐蕃又入大震关,攻陷兰,等,据此来看,先按定内部,然后攘外御边才有保障。

代宗在这种形势下的心态是,安史叛军主要首领既已诛灭。下属旧部表示归降,根除安史残余势力尚感力量不足,只好姑息安史旧部,对仆固怀恩和河蒴的骄兵强将实行两个方面的妥协,苟求无事,保住已经出现的统一大局,专注御边,以防吐蕃,回纥,党项等边疆强族入寇京城,稳住李唐天下,坐牢唐室的帝位。

二,对宦官宠信,授予军权,令其统率中央禁军和充任枢密使,唐代宗接受了安史叛乱的沉痛教训,觉察到镇将不好驾驭,武臣宿将易于兴兵作乱,他自己又是在政治舞台上腥风血雨的角逐,得到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的拥戴,才得以太子而登上皇位,遂萌生家奴宦官可靠的错觉,对宦官十分宠信,视为心腹和靠山,并开始把中央禁军大权交其掌管,宦官自持有拥立天子之官,凭借手中的军政,插手朝政,宦官专权之后,连天子也不放在眼里,构成对代宗统治的严重威胁后,代宗又利用宦官内部的争斗和朝官与宦官的毛盾,不失时机的将专权的宦官一个个铲除。

唐代宗抵御边疆强族入寇,镇压犯上作乱的武夫,倚重郭子仪等名将统一筹措指挥是完全正确的,也收到了边疆诸族纷纷内附和武夫表面尊礼朝廷的社会效应,纠正权臣元在专权的弊端,去奢侈之风,整顿朝纲,启用廉洁奉公的杨绾为相,也收到了初步成效,但代宗朝十八年,先后出现了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三大宦官专权,比起其祖父唐玄宗时代的高力士专权,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朝政危害极大,引起内外臣将的切齿痛恨,代宗比起其父肃宗,其宠信宦官相类,宦官专权的形式也一脉相承,但代宗受制于宦官后,不像肃宗那样束手无策,无能为力,而是利用朝官和军将的矛盾和斗争,果断地铲除专权的宦官。

代宗认为家奴可靠而宠信宦官,令其统率禁军的心态形成,一是来自安史之乱,镇将犯上作乱,几乎把大唐江山颠覆,对此他历历在目,心有余悸。二是代宗以宦官曾参决肃宗灵武称帝大业,拥立自己为太子直至即帝位,有定社稷之功,吐蕃攻陷京师,他出逃陕州,宦官又随身护驾,为感其恩,酬其劳,遂以宠信和重用,致使宦官专权达八年之久,当他深感威胁到自己统治地位时,才忍痛割爱,利用朝官把专权的宦官除掉。

唐代宗 - 陵墓介绍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