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4)

  两极。以深圳湾、留仙洞、大学城等知识、技术、人才、资本密集的园区为基础,形成技术辐射带动极。以产业相对聚集、配套完善的园区为主体,形成经济增长极。

  多园。以各园区为主体,适度超前整备产业发展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新型高科技园,加快建设孵化器、加速器和专业园,培育本土企业,引进对深圳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将深圳高新区建设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四)推进产业集聚式发展。

  将产业集聚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途径,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体系完备、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规划建设专业园。研究深圳高技术产业发展特点,把握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确定重点发展的细分产业,根据产业对环境和要素的需求,规划建设若干专业园,增强高技术产业在空间上的专业集聚。

  发展产业联盟。适应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推动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中介组织构建产业联盟,发挥产业联盟对各成员的总体协调作用,解决高技术产业发展中专业技术、目标市场和产业标准上的共性问题。

  催生新业态。支持产业集群内各主体开展互动协作,促进高技术应用于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细分及产业融合,发展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实现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支持企业以智能化、数字化等手段再造设计、制造流程,着力提高技术装备的信息化水平,促进激光设备、数控机床、机器人等产业向信息化跃升。

  推进信息技术与优势传统产业融合。引导服装、包装印刷、钟表等行业用信息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提升生产效率和附加值,增强优势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服务和信息内容服务为重点的互联网产业,用信息技术推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化。

  五、重点工程

  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总目标,根据深圳高新区战略定位和主要任务,实施创新体系、国际化、产业提升、空间布局、新型高科技园、园区环境等六大工程。

  (一)创新体系工程。

  积极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大力引入创新实体,建立技术和服务支撑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1.知识和技术创新体系。

  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加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大学的基础研究能力建设,加强先进技术研究院、虚拟大学园成员院校的应用研究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南方科技大学,依托先进技术研究院,组建深圳产业创新研究院。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10年在大学城园区建成超千万亿次的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立足深圳,服务华南、港澳台和东南亚,增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成为国际一流的计算技术服务中心。积极争取其他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深圳高新区。

  重点实验室。加快大学城园区重点实验室筹备建设,建成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在香港理工大学普尔药业筹建中药药学及分子药理学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在迈瑞公司筹建MRI(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争取相关重点实验室落户坪山园区生物医药专业园、光明园区半导体照明专业园、宝龙园区集成电路专业园。2011年前完成虚拟大学园重点实验室大楼建设,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无线电频谱检测、空间信息、精细化工等领域吸引重点实验室设立分支机构,建成近100个研发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电子信息产品智能互联国家工程实验室,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音频国家工程实验室。2012年完成深圳湾园区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楼建设。积极组建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基因工程国家工程实验室,争取国家发改委支持,将更多的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深圳高新区。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