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宣布将于2022年在中国开办亨利·马蒂斯个展。
这也将成为亨利·马蒂斯在中国最大规模的展出。
与此对应的,这些许多品牌都开始使用具有冲击性的色彩作为自身特色,引爆着我们的感官世界。
这些瑰丽色彩的背后,也都藏着一个人的身影——亨利·马蒂斯。
为什么在多年后,马蒂斯依旧影响着现代社会中方方面面?
在他狂热的“野兽”外表之下,其实藏着更多被我们所忽略的面貌。小印今天就与大家来聊聊,“野兽”马蒂斯的另一面。
1.大师容易被忽视的天才一面?
提到马蒂斯,我们脑海中出现的一定是他那夸张而又瑰丽的色彩。
但这却恰恰掩盖了这位大师另一杰出的创造力——对线条与平面的再造融合。
或许,这才是马蒂斯为何能够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听不懂?没关系,小印给你对比对比就明白了。
在传统的西方美术体系里,我们所看到的线条往往是这样的……
“细节狂魔”丢勒的《犀牛》
这些线条复杂精确,是对自然进行模仿与还原,以“像”为核心,理性是核心。
但让我们再看看马蒂斯的线稿,复杂的线条消失不见,显得十分简单粗暴。
尽管它们看起来有些粗糙,但你能感受到,这种线条里有了情绪与节奏的表达。
马蒂斯 速写手稿
这一时期,马蒂斯已经突破了西方的“写实”传统,从东方,尤其是中国画里的“写意”风格中寻求灵感。比如《舞蹈》和《梦》,注意观察,无论是人物手臂与大腿的肌肉状态,还是熟睡女子放松的神情,几乎全都是用曲线来绘制。
马蒂斯《舞蹈》
马蒂斯 《梦》
前者是欢乐喜悦地在舞蹈,而后者则显得慵懒随性。
虽然只是细节的改变,但大面积曲线能够给人一种运动的灵动感,呈现出富有节奏的视觉感受。
马蒂斯 《生命的欢乐》
嗯?你说用曲线有啥特别的?你家楼下三岁小孩画画也这样?
别急,大师当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观看马蒂斯的画作你就会知道,他不仅敢于打破西方的作画传统,更将作品中空间感把握到了极致。
他最喜欢画各种各样的窗子,在几何体的组合之中,用独特的技术,把整体组合得十分和谐。
马蒂斯《寂静室内》、《对话》正是因为简洁,所以每一笔都更加需要深思熟虑,更加考验创作者的控制力。
比如在《寂静室内》中,马蒂斯将窗外景色有意留白,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而在《对话》中,垂直站立的男性与弧线形的女性形成对照,菱角分明的窗户与窗外圆形的树木湖水形成呼应,画面因此显得自然、宁静。
如果说画作是一首乐曲,那么马蒂斯笔下的线条、几何体都成为了一个个音符,奏响着他内心的情绪。
也因此,线条与色彩的突破,使得西方美术开始走向另一个方向——从古典的理性精确,到现代的感性表达。
2.狂热是误解,温和才是本性?
色彩,引发着人类多样的情绪。艺术家们也依靠色彩感染着观看者。除了往往容易被忽略的线条与空间之外,人们对于马蒂斯的“误解”还在于“野兽派”这样一个狂野的名词。
艳丽的色彩常常会使人误以为马蒂斯是个粗犷大汉。
但实际上,马蒂斯的色彩更像是一种抚慰,一种乐观积极的精神。
他最初开始拿起画笔,就是因为生病住院打发时间,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