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城市调研报告之东北振兴
李小萌:您好观众朋友,这里是《新闻会客厅》特别节目中国之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非常有特色的发展之路,有18个典型地区成为了回顾这三十年历程当中非常重要的样本,也形成了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之前的节目当中我们已经了解了16个地区,分别从东部沿海到中部,到西部,今天我们要把目光投向东北地区,来介绍已经就坐的两位调研员,首先要介绍的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组蒲淳局长,欢迎他,调研的地区是沈阳市铁西区。旁边一位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巡视员兼副局长吴新力局长,欢迎您。调研的城市是黑龙江的绥芬河。首先要请两位先用非常有感染力的语言形容一下,到这两个城市去看过之后的一种心情?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组蒲淳
蒲淳:铁西调研完了以后给我印象是,咱们工人有力量,有智慧,好样的。
李小萌:不仅有力量,同时有智慧。
蒲淳:对。
吴新力:绥芬河给我的一个印象就是两个字,开放,就是大批地从事边境贸易活动的中国和俄罗斯的商人,有各类生意兴隆的对俄的边境贸易市场,特别是这个城市到处都洋溢着中俄交融的文化气息。绥芬河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一个能讲俄语的城市。
李小萌:我们两位调研员一位是言简意赅,一位讲得很细腻,不管是什么风格,都让我们对这两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两位也带来了很代表这两个地方的物品,现在让我们同事把它拿上来,咱们通过这些物品更详细地了解两个地方。
李小萌:一看就是带有重工业地方来的这种特色。
蒲淳:对,为什么选择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叫做盾构机,就是我们大型施工里面的打隧道用的现代化装备,一个它代表了沈阳铁西工人阶级的这种精神,什么精神呢?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开拓进取的这种精神。第二个,它是开放的一个结晶、产物。因为盾构机的发明专利是法国的一家公司,他们把这家公司带专利技术全部并购了,拿过来了。自己引进以后,消化吸收创新,拿出了一个这么世界一流的产品。
李小萌:这件物品和实物的比例是多少?有没有懂行的,今天现场来的有没有了解这个东西的?
耿洪臣:我是沈阳北方重工的董事长耿洪臣。
李小萌:这是你们的作品?
耿洪臣:这是我们的作品。
李小萌:我想我们很多观众朋友没有看过这样的施工现场,您给我们描述一下,盾构机作业的时候那个场面是什么样的?
耿洪臣:那是个庞然大物,盾构机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在钻探钻的过程当中,排土的过程当中,还有往里运管片的过程当中,包括洞壁的支撑一次性完成,是一个全自动的系统工程过程。
李小萌:吴局长,您请。
吴新力:一份协议书和一份证书,这不是普通的协议书和证书,它见证了绥芬河沿边开放发展对俄边境贸易的历史,这份协议书是手写的。
李小萌:我可以看一下吗?谢谢。
吴新力:手写的,用的还是俄罗斯的,是中国绥芬河市和苏联,当时还是前苏联时期,波格拉尼奇内区政府关于开展以货易货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书。
李小萌:您把标题记得这么清楚。
吴新力:这个协议书的起草者就是这个证书的持有人,叫李恩泰,当时他担任绥芬河市外事处的处长和绥芬河市中苏友协的会长。
李小萌:这份协议书是我看看日期是1987年10月28号,从这之后绥芬河前后的对比是怎么样的?
李恩泰:没有签署这个协议之前,基本上是封闭的,就是地方之间没有交往,签署协议之后,就可以开展边境贸易,互相往来了,这样就活跃了。
李小萌:好的,谢谢。吴局长,您在绥芬河看到今天的绥芬河是什么样子,以前您去没去过,有没有对比?
吴新力:我从来没有去过。
李小萌:第一次去?
吴新力:对,大开眼界,这个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一个城市,看上去,绥芬河人讲,就是一个国境的商都,完全是现代化的,尤其是晚上你到绥芬河一看它的市景,很漂亮,现代化的一个城市,发展得非常好,这个城市管理有序,基础设施齐全,宜居宜商宜旅。
李小萌:刚才我们听两位调研员非常感性地给我们描述这两个地方,但是作为调研工作还要严谨,还要非常理性地去梳理它,我们听蒲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