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本周发布的财报很有分量,海外多家投行上调了其目标价,财报本身展示出战略大方向上的价值,但也让一些问题更加凸显。
不同于盒马鲜生的“白纸上画画”模式,沃尔玛的电商要么是改造现有门店(自提点+第三方配送),要么是并购或入股各地的电商平台,比如美国的Jet.com、印度的Flipkart、中国的京东(1号店换股)、与日本乐天(Rakuten)成立合资公司等。一般认为,改造比推倒重来更复杂和困难。
沃尔玛的核心市场在美国本土,它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是在线零售商亚马逊。受电商冲击,沃尔玛这几年的“人设”有点像“瘸腿的追赶者”,本身足够大,但电商那条腿一直跑不快,在声势上被亚马逊压制;而这份财报多少转变了一些印象。
由于沃尔玛的财年从自然年的2月份开始,这次发布的财报(2018.11-2019.1)相当于它的2019财年Q4业绩(以及2019财年年报)。现在所处的2月份算它的2020财年。一般,沃尔玛在每年3月底会将信息披露更详细的10-K文件提交给SEC,因此现在还看不到反映2018全年业绩的10-K。
具体来看,该季度沃尔玛美国市场的6.8%销售额增长(两年期可比门店)是其9年来的最好成绩,但国际市场的净销售额同比下降2.3%(若不考虑美元升值的汇率影响,则同比涨2.7%),山姆会员店的净销售额同比下降3.7%。
它的四个最大海外市场是墨西哥、加拿大、英国和中国。其中,墨西哥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净销售额同比增速为5.3%,而中国市场净销售额增长仅为1%,如果按照可比门店销售额看(即剔除开店关店的影响),中国市场则同比下降0.2%。
从财报给出的2020财年业绩指引看,美国市场基本已饱和,沃尔玛明年只打算在其本土新开不到10家店,而海外市场将新开300家店,其中绝大多数将开在墨西哥和中国。
墨西哥是其新兴市场,增长旺盛,可以理解;而中国市场表现平平,仍被看重,我判断是它看好国内下沉渠道与生鲜配送(下沉渠道作为出货点)的发展潜力,这方面它可以借助京东和腾讯的入口与达达的配送资源。
我们来看看沃尔玛在电商领域最大刀阔斧转型的市场——美国本土的得失。整个2019财年沃尔玛美国电商GMV增速为40%,这已经达到了电商企业在成长期的规模发展速度,而处于成熟期的亚马逊现在基本保持在一半(20%)左右的增速。但沃尔玛未公布电商GMV数字。根据第三方数据,沃尔玛的在线零售份额(4%)已经挤进美国前三,排在亚马逊和eBay身后。
40%是如何取得的呢?可以说,沃尔玛走的仍是老牌电商早年走过的路,财报数字可以侧面反映一些情况。沃尔玛的季度毛利率在连续下滑,虽然幅度不算大,但至少最近7个季度的趋势一直在往下走。按财年看,它最近几年里毛利率最高的是在2017财年(主要反映2016年的业绩),达24.9%,该季度降至23.8%。
拉低毛利率的主要原因是电商,具体说就是在线商品的低价竞争策略、运输与配送成本,以及基础设施投入。据2018财年的10-K文件,沃尔玛的销售成本(Cost of sales)中除了商品本身的进价外,还包括了各环节点对点的运输、仓储成本,以及配送支出。而外接配送服务、增设自提点是其2018年做的最重要的事。
与在中国市场一样,沃尔玛的美国生鲜配送一直采用第三方资源,有多家供应商,比如去年与Instacart合作了山姆会员店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但本周路透的消息称,沃尔玛已经终止了与第三方配送商Deliv(谷歌投资背景)的合作,据说Deliv的司机到达沃尔玛门店后,有时候要等40分钟才能拿到货,因为沃尔玛可能优先考虑的是进店顾客,而非在线订单;而且有些门店生成的在线订单数量太少,规模成本高。
这虽然是沃尔玛众多第三方配送商的个例,但反映了沃尔玛在管理流程与经营理念上的问题,即对在线转型的认识可能还没有那么统一,也暴露出这种“改造式电商”的一个内部管理短板。
沃尔玛在2020财年业绩指引中调低了美国电商的增速预期(至35%),没有说明原因。我判断,在增速的影响因素中,配送服务的效率与规模化速度应该是其中之一。这同样是它在中国市场面对的问题。
沃尔玛现在还无法靠电商赚钱,而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投入在持续增加其资本开支。2020财年预计的资本支出将达到110亿美元,主要用在门店改造、电商、技术与供应链上。从现金流量表看,整个2019财年沃尔玛的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在下降,资本支出在增加,相应的自由现金流在减少。
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看,2019财年为240亿美元,比2018财年的91亿高出数倍,具体比对细分数据发现,主要差别在于对在线商业的投资与并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