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剧照
王一楠
《知否》播出后,有很多观众为王一楠的演技点赞,但王一楠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日常生活有受到影响,她照常出门逛菜市场,也并不觉得有人会认识自己,“她们不会觉得‘邻居老王’是一个明星,她只是邻居老王。”
在正午阳光出品的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中出演大反派小秦氏,让已经当了21年演员的王一楠,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长时间在横店拍古装戏,第一次演大BOSS级别的反派,以及第一次尝试露出额头的造型,“有人说没去过横店的演员是成不了一线的,我这也算圆了去横店拍戏的梦。”
戏里,小秦氏隐忍不发、笑里藏刀,谈笑间就能挑起内宅争斗,坐收渔利;戏外,王一楠过着自己的小日子,逛菜市场,陪女儿做奥数题,“我经常去菜市场买菜,也没有人认出我,尽管他们都在看《知否》。”
1 拍前跑圈“自焚”一条过
《知否》大结局,小秦氏下线,在顾氏祠堂里自焚,这个让观众恨得牙痒痒的“王者段位白莲花”惨烈谢幕,王一楠在微博调侃称,“小秦氏:老娘发起火来自己都烧!”
伪装了二十多年的小秦氏终于在大结局里活回了自己,自焚的戏将全剧带向高潮,这场戏拍了整整一天,剧组为此专门在山坳里重新搭了顾氏祠堂的景,然后在这场戏中一把火烧掉。
“火势比我们想象中起来得快,拍到后面我感觉头发和耳朵都快烧着了,闻到了煳味儿。”王一楠回忆起当时拍戏的场景,记忆犹新,拍摄虽危险,但王一楠却认为这是做演员的享受。
这场戏只拍了一条就过了,“因为没东西可烧了,没有再来第二次的机会。”
在小秦氏之前,王一楠从来没有演过反派,“片方找到我的时候,我觉得很惊讶。”但看完剧本,读了小说原著后,王一楠喜欢上了小秦氏,“她很有劲儿,有现代女性身上的东西。”
小秦氏在火烧顾氏祠堂前号叫着砸东西,喃喃呓语犹如发了癔症一般,是王一楠的即兴发挥,原剧本没有台词,王一楠即兴发挥念叨了牌匾上的匾文,“开拍之前我围着摄影棚跑圈培养情绪,冲进祠堂时已十分疲惫,我觉得小秦氏要跌跌撞撞地冲进去,这是她最后徒劳的挣扎。”
2 上学早,和冯绍峰差两届
因为小学和考大学跳了两级,王一楠16岁就考进了上海戏剧学院,年纪比班里同学都小。
上戏95级表演班出了很多优秀的演员,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当天,正赶上班长王景春在柏林电影节斩获最佳男演员银熊奖,王一楠当时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要特别恭喜我们班长王景春,他像大哥一样罩着我们班里所有的人。”
在《知否》剧组,王一楠也遇到了同校师弟——冯绍峰,并出演后者的继母,“我是因为读大学早,成了小小师姐。差两届的我们之前在学校见过,他比以前幽默了不少,很爱开玩笑。”
王一楠说,上学时拍戏的机会并不像现在这么多,有些同学拍戏赚到钱,也是先解决自己的学费,不给父母增添负担。
虽然囊中羞涩,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让王一楠印象最深的,是拍毕业大戏时,同学们一起打牙祭,去一家晚上10点钟羊肉打2折的火锅店,“晚上10点多才出去,就是为了吃2折的羊肉,没钱买喝的,就用免费的冰块兑免费的热水。吃到这家店倒闭,感觉是被我们给吃垮的。”
3 第一次拍戏,急得哭不出来
王一楠拍的第一部电视剧《天地良心》,是作为上戏的学生在剧组实习,也是她唯一一次拍哭戏点眼药水,“在一个陌生的工作环境里,时间有限,我越着急越哭不出来,导演就让我用了眼药水。”
在此之后,王一楠再也没有拍哭戏滴眼药水,“我知道自己不能成为掉链子的环节。”
大学毕业后,她正式拍的第一部电视剧是《丰园餐厅》(1998年),“我当时是组里最年轻的演员,要起最早第一个去化妆。”
当时的剧组少,组里的人也少,所有演员都坐着剧组的车去拍摄现场,演员也都要帮剧组干活儿,“那会儿化妆就是按年纪来,年纪小的早去,年纪大的老师最后化妆,大家都特别亲。现在剧组人太多了,灯光有多少人我都认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