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李奇霖:地方债务缠身,如何筹集资金建设都市圈?|经济学家聚焦都市圈(3)

  都市圈建设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乡镇紧密结合,将更大程度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缓解大城市病。同时,还能带动投资增长和消费潜力释放,从而加快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

  除此之外,都市圈建设还能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都市圈建设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将周边中小城镇纳入发展轨道,内部职能分工明确,交通便捷,联系密切,对于推动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及乡村振兴都有重要意义。

  建设都市圈是未来的趋势,将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大利器。

  2018年全国的都市圈或都市连绵圈GDP占全国总量的77.8%,未来随着都市圈建设进程的加快,这一占比会进一步上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以都市圈发展为导向,能够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逻辑在于,以中心城市为基础,不同层级的城市根据地理位置、资源、人口等因素协同发展,形成经济规模化,能够降低各类成本,产业集聚的现象也更加明显。都市圈建设还能减小区域内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提升区域和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和讯:改革往往伴随的是阵痛,谁会挨疼?

  李奇霖:都市圈建设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工程,是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依然有诸多需要探索的地方,不宜操之过急,政府部门要讲求技巧和方法,防止过犹不及。

  目前所面临问题,比较突出的有发展水平较低且不均衡、内部联系不紧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弱、超大特大城市人口资源过于集中等。

  都市圈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这将原有的行政区划打破重组。要实现人才、资金等要素在都市圈内畅通无阻的流动,不只是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构建都市圈公路和轨道交通网这么简单。它还需要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消除区域间户籍壁垒、技术障碍、跨区域金融服务的限制、市场准入标准不一致,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和城乡融合发展。

  打破原有行政格局,在基层是一场很大的变革,会使得很多既得利益者利益受损。

  根据国家发改委指导意见的要求,到2022年需取得明显进展,这是个时间很紧的考验。

  在防范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下,建设都市圈所需要的资金如何筹集,对地方政府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和讯: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上述提到的这种可能的冲突么?

  李奇霖:可以参考美日英等发达国家成熟都市圈建设经验,成立专门机构来指导、协调、解决都市圈内跨行政区建设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规划、环境因素、建设资金保障等,将有助于加快都市圈的建设进程。

  和讯:其实,听起来都市圈概念离我们很遥远?

  李奇霖:虽然都市圈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遥远,但其实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普通人的生活了。比如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城市的首都都市圈,虽然与纽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等国际上成熟的都市圈相比仍有不小大差距,但对于生活在首都都市圈里的人来说,出行已经很方便了。

  以北京和天津为例,早晚高峰的时候北京南站每10分钟左右就有一趟开往天津的高铁,只需半个小时就可以到。从北京市中心出发,去京郊所需的时间都要比去天津更长,现在还有不少在北京上班而居住在天津的人。城市圈的建设,给了人们很多新的选择,这是以前很难想象的事情。

  和讯:您认为到什么时间都市圈建设会呈现一个相对成熟的状态?成熟到我们习惯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还在热议它?

  李奇霖: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未来中国将逐步形成“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统筹发展的总体战略格局和全尺度空间组合链条。交通更加便捷、户籍更加宽松的都市圈内,人口自由流动更加便利,未来将从城市中心区向周边流动,城市功能区的分布更加合理。

  目前全国共有34个中心城市都市圈,其总面积占全国的24.0%、总人口占59.0%、GDP占77.8%,都市圈将是未来我国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现代化都市圈具备雏形;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