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李奇霖:地方债务缠身,如何筹集资金建设都市圈?|经济学家聚焦都市圈(4)

  都市圈建设固然能够创造增长点,但也要靠经济的发展来推动,因为需要相应的产业政策配合,而产业政策与当时的经济环境有较大关系。考虑到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所处的外部环境,我认为到2035年都市圈建设可能会形成相对成熟的格局。

  和讯:城市,企业,和人之间的关系,在成熟的都市圈中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面貌?

  李奇霖:目前世界公认的成熟都市圈有纽约都市圈和东京都市圈,而在国内,东部地区都市圈发展,相对要比中西部地区的更为成熟。通过比较、分析和借鉴世界上成熟都市圈的经验,同时结合中国自身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更好推进都市圈的建设进程。

  成熟的都市圈内部,以多层次的互联互通为基础:

  首先,在城市方面,需要有发达且完善的基础设施,同时拥有快捷的交通运输系统,并且应该预留足够的承载力,以满足各类企业的扩张与发展,人口的增长与迁入。

  在城市功能分区上,应该构建多核心城市,而不是仅仅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单一中心、一级集中的结构,应该从单中心转变为多中心、有层次、保持梯度发展的网状结构。

  其次,在企业方面,可以根据企业规模、产业结构、吸纳就业人口能力等方面因素,在都市圈内合理布局、优化结构。越来越多大规模企业将总部留在核心城市,而将非核心部门和生产部门等,根据实际情况分布在中心城市之外的各层级城市。

  最后,在人口方面,随着一级核心城市人口密集度越来越大,人口应逐步向各非中心城市迁移。以北京为例,可以看到人口正从六个主城区向三个新城迁移的趋势,以达到人口与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

  和讯:您认为,如何理解都市圈建设和中国城市更新的机会?各行各业如何提前布局,挖掘机会?

  李奇霖:大力发展都市圈确实是打造中国城市新格局的一个很好的起点,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是都市圈并不能盲目发展,如何把握住这个机会使得中国经济未来高质量发展,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继续完善都市圈内中心城市和次级中心城市的基础配套设施,做好交通运输规划建设,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交通运输系统,既要解决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市病”的问题,又要给新城未来的交通发展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第二,尽力避免都市圈内中心城市“摊大饼”式发展,打破单一大城市作为唯一核心的格局,建立多中心的分散结构,形成中心城市、次级中心城市、卫星城市的有层次的发展网络。同时,在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中,找准各区域市场的分工与定位,从而满足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三,建设都市圈应在发展之初就做好规划,必要时可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都市圈的整个发展过程进行规划,并在后续定时追踪进度,从总体上把握好发展半径。因建设都市圈需要多年的铺垫和积累,不是短短几年就可以实现的,规划时在建设进度上应该合理、科学。

  第四,落实中心城市的户籍制度与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以此来培养并留住高端人才。

  建设都市圈的首要任务是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因此首先会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都市圈建设还提出了便利人口流动、产业协调升级、生态环境共同治理等要求,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它是一个综合复杂工程,各行各业都能在其中发现机遇,也是大势所趋,尽早研究、提前布局,能够更好抓住机会。

(责任编辑:徐帅 )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