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原生态的初心和使命(2)
时间:2019-07-02 07: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一大时,中国共产党有多少党员呢?多年来,一直有53人、56人、57人等多种说法。《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均表述为:当时“代表着50多名党员”。 浙江嘉兴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提及的59名成员加以梳理,逐个考证。除了搜集、查阅、辨析历史资料,还分赴山东、北京、广州、湖南、湖北、上海等中共早期组织成员的主要活动地和原籍家乡进行实地调研,搜集各地最新研究成果,逐条核实有关人员情况,整理出每一个人的生平,并以表格形式列出每一个人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去向。剔除重复的,补充未列的,认定: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早期组织成员共有58人。 2016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采用了58人之说。 最初的58名党员,分布在四面八方,他们以共同的心愿和心志,创建中国共产党,揭开了一个伟大历史进程的序幕。 这58个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从学历来看,留学日本的18人,北京大学毕业的17人,其他大学的8人,中师、中学毕业的13人,另有2人文化程度稍低。 从职业来看,担任教授、教师的17人,学生24人,报人(记者)、律师、职员等自由职业者10人,弃官不做的3人,工人4人。 这58个人,基本上都受过中等以上的教育。有的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同盟会会员,很多是五四运动前后出国留学的知识分子,还有在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左翼青年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活跃分子。大部分人的职业是教师、记者或学生。总的来说,这些人的家境都不错,至少都不算太差。 显然,这些人投身革命,参与建党,并不是迫于生计,也不是为了个人,当然也不是逼上梁山。而是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中国和世界,从而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他一生风雨,曲折坎坷,先后5次被捕入狱,监押时间累计5年以上。他对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众所周知,虽然犯了错误,被开除出党,但晚年蒋介石派胡宗南、戴笠前去探望,希望陈独秀与之合作,被陈拒绝,带去的礼物也坚辞不受。 李大钊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一名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学者,其道德、学问和思想影响了五四时期一代先进青年。1927年牺牲时年仅38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就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58人中,后来牺牲、病逝的有22人;坚持到革命胜利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4人;因各种原因脱党的有23人,其中脱党后又恢复党籍参加革命工作的有5人,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各级领导干部的还有12人;被开除党籍的有10人,其中有些是不公正的;真正叛党的只有沈玄庐、张国焘2人;陈公博、周佛海、宋介3人是脱党后沦为汉奸的。 这些人后来的人生道路和结局,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大浪淘沙。“淘沙”的结果,少数人淘汰,大多数人还是经受了考验。这样的结局非常形象地告诉我们:确立初心不容易,坚持初心更不容易。 《国际歌》声中的心志 如果要选一个始终贯穿和代表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奋斗的形象化标志,《国际歌》是典型的一个。 《国际歌》,是1871年巴黎公社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曾经做过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的会歌。作词欧仁·鲍狄埃,作曲比尔·狄盖特。 1906年,《国际歌》正式传入俄国,为了便于传唱,翻译者只选用了其中三段。 1912年,在鲍狄埃逝世25周年的时候,列宁撰文写道:“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1923年,刚从苏联回国、时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向导》编辑的瞿秋白,在北京满怀激情将《国际歌》翻译成中文。他也是选用了三段。其中的“国际”一词,曲谱很长,但汉字只有两个字,没法延续那么长时间。瞿秋白反复琢磨,改用音译“英特纳雄耐尔”一词,与曲调同步,马上好唱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坚守初心担当使命
- 下一篇:《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不忘初心、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