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李雪琴、张踩铃……短视频时代的东北突围(5)
时间:2020-12-25 08:34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豪放、乐观、诙谐、大方,这些性格镌刻在东北人的文化基因里。这片土地上成长出赵本山、李雪琴、老四……江帆觉得一点都不偶然,它的答案和合理性埋藏在漫长的传统中,在文化根基里。“这样的土地上一定会生长出这样的人、这样的一个群体的”。 改变命运的短视频 东北人充满娱乐精神的天赋似乎只有到了短视频时代才能够充分展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编剧和演员的平台上,在这个1分钟内定胜负的PK场,似乎特别有利于一些人脱颖而出。 张金条在发出第一条短视频之前,已经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了好几年。拍摄影视剧、录制综艺、给人写歌,业务面挺广泛,走的一直是型男路线。张金条对自己的颜值有清醒的认识:长得还行,有特点,能让人记住,但不是特别帅的那种。他觉得什么事做到极致才能出头,自己的形象在演艺圈论帅显然不够极致,但自己是一个特别逗的人。“我从小到大都是,上小学时就爱接下茬,全班都笑,有我在话落不了地上。”张金条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小时候就爱看小品、情景喜剧,喜剧表演是我从小的梦想。” 但当话语权掌握在别人手中,他没有选择。只要有工作找上门,要么演王子,要么演坏蛋,从没有人让他尝试喜剧。“大家看到都是极为表面的东西,看到你的脸就说你适合什么,他们一点点都不想深究你。就是没有这个机会”。 对于生活在黑龙江双鸭山神顶峰脚下小山村里的常虹、邢万山夫妇,想要被人看到更加没有机会,尽管在他们山里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春天一到,我们就上山采牛毛广,毛茸茸的一个小脑袋,从地下面钻出来,像小鸡的头一样特别可爱。山里有小兔子,夏天是黑色的,冬天下了雪它们就变成白色。我家养蜜蜂,小蜜蜂采蜜时用跳舞的方式去交流。河里的鱼可傻了,拿个小树枝上面绑个绳,底下放个钩子就能钓上来”。在城市里打工时,身边的朋友都很喜欢听他们讲大山里的故事,他们没想过有一天能把这些事讲给更多人,直到看到李子柒的视频。 根据移动大数据服务平台TalkingData截至2019年春季的统计,一、二线城市用户生活节奏快,短视频渗透率低于行业水平,三、四、五线城市用户有更多休闲时间,短视频人群黏性较强。在六大行政区域中,渗透率最高的前三名分别为:东北、西北、华中,其中东北渗透率达56.6%,为全国最高。 这些东北的年轻人不仅喜欢看短视频,当他们发现录制短视频分享给朋友和家人不仅可以联络情感还有可能提升了个人影响力,获得额外收益,自然更愿意参与到短视频的制作中。 受到李子柒的启发,2019年夏天常虹和邢万山辞去工作回到小山村,以“百草姑娘”ID开始拍摄东北山里的动植物以及山里人的生活。 也是这一年,FM96.8长春交通之声主持人畅畅放下字正腔圆的播音腔,变成了用大碴子味东北话讲笑话的“东北的畅畅老妹儿”。在这之前,她发现身边的朋友都在玩抖音,记录手工艺、美妆心得或是萌宠萌娃日常。下决心开账号还是被她的好朋友视频博主“小霸王”推动的,畅畅觉得东北人对朋友都很“讲究”,“自己觉得什么东西好,特别愿意分享给朋友,希望大家都能一起沾到红利。” 在电台工作的几年,她经历了传统媒介兴盛辉煌的尾声,也目睹了互联网带来的降维打击。很长一段时间,长春交通之声稳居长春广播媒体首位,车上收听率高达59%。畅畅记得,七八年前长春交通之声的周年庆还会因为到场观众实在太多不得不中途取消,那时直播间连线如果说主持人正在哪个路口现场播报,“三分钟不到这个路口就堵上了,交警就得赶紧派人,”畅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谁也没有想到,最后收拾我们电台的对手,是滴滴。” 如今,司机们忙着听滴滴的接单信息和导航语音,不再打开收音机,电台这一古老事物渐渐式微。今年9月,已有百万粉丝的畅畅从电台辞职,成为职业短视频创作者。回忆自己念播音主持专业的时候,90%同学的梦想都是当主持人,但传统媒介的门槛太高,无论是当主持人还是参加节目,想走到台前要迈过无数台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出现在大众视野范围中的。现在,一部普通智能手机加一个29.9元包邮的自拍杆,就都实现了。”畅畅感慨。 今年秋天,常虹夫妇在山上发现了一棵纯正的野山参,老师傅用红布系住叶子、用鹿骨像考古一样一点点挖参的工序充满仪式感,他们把整个挖掘过程拍下来上传到快手,带来近500万播放量。那时候,他们突然发现自己俨然成了纪录片的制作者。“几百上千万的播放量不等于一个省市级电视台了吗?一想到这个,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常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也在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粉丝对他们的山货产生兴趣,常常留言问“这个东西卖吗”,他们干脆开起网店,卖自家酿的蜂蜜和山里特产。在常虹夫妇居住的村子,普通蜂农的年收入只有6万左右,他们的小店刚开张时每月就有三四千元流水,现在每月流水已达5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