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的锻造与传递,《经典咏流传》以英雄主义浸润人心(2)
时间:2021-04-01 15:01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正如康震教授所言,“不是所有英雄的诗篇都一定家喻户晓,英雄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的那个普通人,是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敢于献身的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兄弟姐妹。”《经典咏流传》 用一首诗还原一个时代的声音,用一首歌去展示一组英雄的群像,历史是最生动的教科书,而英雄是历史长河中最闪亮的精神坐标,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这样的“继往开来”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歌颂英雄,传承英雄主义弘扬民族文化血脉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为了能在歌颂英雄的同时,用英雄主义串连古今,让凝聚了千年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社会散发光彩,《经典咏流传》也下了一番苦功。 比如,借民族英雄于谦的《咏煤炭》缅怀焦裕禄,让这种“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公仆情怀能够跨越时间,变得既深刻又具体,让这种延续自民族文化的精神得到继承与弘扬;自古以来,国人对明月就有一份独特情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的一首《水调歌头》与张韶涵的一曲《但愿人长久》,都恰如其分地刻画了这份愿景,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接过前辈传来的接力棒,正成长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顶梁柱,2020年12月17日,经历经历23天太空之旅的嫦娥五号带着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这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似乎也昭示着,我们朝着古人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联想到抗日战争时期几经迁徙的西南联大,它在危难之间培养出了最杰出的人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是那个时代的学子的所思所感,是留给今天的宝贵财富。如今,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李健,以一首《君子行》唱出了中华民族刻在骨血里的共同价值观,“这些并非刻在墙上古老的诗句,过去的人追随它一路走过去,也许你说日新月异早换了天地,天还是天地还是地你还是你”,让这二十字古训瞬间穿越古今,打通近百年的情感勾连,让气韵深厚的诗词能够焕发新时代的魅力……沿着诗词的灿烂长河,重走英雄的淬炼之路,追寻他们伟大的足迹,当浪漫主义情怀与现实主义视角相遇,这不仅迸发出动人心魄的文艺之美,更是一种英雄主义的传承,和对民族文化血脉的继承和弘扬。 让英雄主义成为国民情感,构建新时代精神与青年精神 山河为证,岁月为鉴。我们会发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写下不朽篇章的英雄,彼时都处在各自风华正茂的年纪,他们是超越个人名利,超越家庭血缘,超越生死考验,许国不负为身谋。他们为之奉献过青春、热血和生命的中国,他们所企盼的光明、和平和崛起的中国,已然在今天变成了现实。《经典咏流传》借用他们的文字全新创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向英雄发去跨越时空的告慰,同时,也是在用这些“青春的英雄”的故事告诉年轻一代,历史永远是在被创造当中的。 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人有青年人的担当,循着前辈指引的方向,追随他们的背影和足迹不断向前,面对民族复兴的壮阔征途,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无比广阔、梦想成真、前景无比光明,只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才能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新时代也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因为一个民族的崛起,首要的便是精神上的崛起。《经典咏流传》纪录英雄、塑造英雄,以生动、文艺且深刻的方式阐释新时代的英雄主义,既唤醒了大众尘封已久的英雄记忆,更唤醒大众心中沉睡的英雄情怀,而那些跨越时代的诗词也因此有了时代的新注脚,成为构建时代精神与青年精神的一种契机,让英雄主义经历信念理想上的锻造与传递,成为“国民情感”甚至是民族精神。 时代变化风云际会,站在“十四五”的起点,《经典咏流传》仿佛一块新时代的敲门砖,正用自己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情感凝聚力,将英雄主义从“集体共鸣”转化为更持久、更广泛、更热烈的“集体行动”,引导当代年轻人从前辈手中接过旗帜,交出自己绚丽的青春答卷。 【编辑:苏亦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