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人间 | 在迪拜经商的中国商人:宁愿坐牢都想回国(3)

2015年2月,叶涛为了准备原定当月15日的开业,花了100万人民币从国内进货,主要为充电宝等电子产品。然而,随着开业日期一再延后,这些更新换代频繁的电子产品大幅贬值。“没几个人愿意买过时的东西,我只好亏本甩了。”2015年上半年,他花了近四个月时间把这些货物低价处理掉,亏了三十多万迪拉姆。

undefined

 

客流稀少的龙城商场

直到2016年2月9日,龙城商场二期才正式开业。商场的停车场、入口马路等配套设施尚未完成,客流量稀少。与此同时,作为房东的纳克希尔还在抽取营业额的8%,作为管理费用。“这是霸王条款”龙城一期商人龙凤认为。退休到迪拜经商前,他一直在国内政府机关工作。

由于延期一年多开业,又几乎没有客流量,倾其所有在二期开店的叶涛,已经没钱缴纳一季度店铺租金,他被迫跳票。几个月前,他向纳克希尔申请延期缴纳租金,但对方直接把支票送往警察局。等待他的只有法庭和监狱。此前的罢市,只是让这个结局延缓了几个月。

在龙城,数百家商户与他遭遇了同样的困境。云南人耿芳2004年便来到了迪拜,在一家国企待了一段时间后,跑到龙城开了一间花店,从云南特色的叶脉花开始起步,2010年开始卖仿真花。她自己学会修剪、插花,店铺越开越多。

龙城二期开始招商后,她租了三间店铺,两间卖花,一间卖五金,总共380平米。她前后投资了250万迪拉姆,包括租房、装修、进货、雇人等。因为纳克希尔集团延期一年多开业,客流量又少,现在每天亏损超过2000迪拉姆。

她手上的资金越来越少,担心下个季度无力兑现租金支票,可能跳票。不过,因为有龙城一期的店铺收入填补亏空,让她不至于陷入叶涛那样几乎无力回天的地步。

龙城过去十几年的飞速发展,让叶涛对龙城二期过于乐观。他计划在官司结束之后,无论如何都要抽身回国。

他说自己的胆子变小了:“很惨痛的教训,以前不到七成的把握我就会去做,现在就是八成、九成我都不做。因为身后还有家人。”

龙城

中国人一直在迁徙,如今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几乎都有华人的身影。迪拜也不例外。

很难说清楚最早进入迪拜地界的中国人是谁。从上世纪开始,陆续有中国人来到迪拜,进行商品贸易,最早在德拉地区形成了一片华人聚集区。如今,德拉依然是迪拜重要的中国商品批发中心。

2000年以后,随着迪拜崛起,尤其是龙城市场建成之后,大量国人开始涌入这座沙漠之城。如今,依然有很多年轻人涌入迪拜,寻找机会。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有更多的想法。中国贸促会海湾地区代表处总代表张喜进介绍,迪拜有接近30万华人,其中仅龙城一带就有超过5万人聚集。

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访问中东五国时,迪拜政府提出,将杰拜尔阿里自由区的一个15万平方米的仓库提供给中国,无偿使用3年。在商务部主导下,中方成立中国商品迪拜分拨中心,在位于迪拜城南15公里的沙漠中建起了龙城市场。项目由一个名叫郝峰的中国商人具体操刀。在龙城市场旁边,迪拜人建起一片规模庞大的社区,供龙城的店主和员工居住。

2004年12月7日,龙城正式开业,两千多家中国企业进驻,成为中东地区中国商品的贸易枢纽,年贸易额达到数百亿美元。

龙城从规划之初,便开始大规模向华人招商。开业前后,大量中国商人带着商品来到龙城开店。

最好时光

最早一批来到龙城的中国商户,大多有过一段好时光。

刘昌是龙城的第一批商户,市场一开业便来到了迪拜。他的一个在商务部工作的高中同学参与了龙城筹建项目。龙城还在建设阶段,同学便介绍他前去开店。2005年初,龙城开业不久,刘昌离开阿曼,来到了迪拜。

48岁的刘昌是山东人,大学毕业后在当地建设委员会工作。1991年,全国涌起下海潮流。他觉得工资太低,辞去公职,跟着朋友开始做贸易,向韩国和日本销售山东生产的地毯。几年后有了一些积蓄,他和胞弟合伙开设了一家小地毯厂。他负责销售,后者负责生产管理。中东是他们最主要的市场。2003年,他离开山东,前往阿曼。他的地毯在当地颇受欢迎,甚至进入了阿曼王室。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