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所有人描述的那样。
他话很少,常常简单两句就回应了抛来的问题,简单到甚至不超过五个字;再比如,每句话之前他会加上特定的前缀——“就像我之前说的……”,这总会让那些敏感的采访者陷入自我怀疑:我是不是总在重复相同的问题?
这些,都让对冯敏的采访变得不那么容易,但他每次总能使采访以自己舒服的方式进行。
在正式专访冯敏前一天,我参加了一场群访。这位如涵董事长以一身黑色T恤现身,左手的黑色腕表使他略显时尚,当然他依旧拖着轻便的运动鞋。面对4、5家媒体,这位40多岁的温州商人把手机放在真皮沙发的右手扶手上,同时两腿交叉,并不断侧身以面向两边的记者。这样做有一个好处,他能在采访时不断用手揉搓另一侧小腿,这会让他觉得舒服。再比如第二天在他的办公室专访时,他会突然起身站到椅后,用双手撑住椅背,以舒适的方式回答我的问题。
2019年如涵上市之际,他曾在公开场合说,自己不善于和媒体以及投资人打交道,但他需要适应,这些或许是冯敏适应媒体的方式。
第二天在他位于绿谷近百平的办公室内,我们的对话以“冯敏是否为典型的温州商人”展开。在这之前,冯敏迅速处理了手中的工作并起身从皮质办公椅坐到了长条形会客桌的另一边。他将自己归结为“并不典型的温州商人”,这样的回答并不令我意外,但意外的是,这句话成为了贯穿采访始终的主题。
“温州商人整体性格偏外向,喜欢站在聚光灯下,包括我太太也是。”
不喜欢站在聚光灯下的人,前一天晚上却罕见地成为焦点。
在这之前的十个小时,冯敏参加了公司的一场对外发布会。高潮在他和旗下代表红人张大奕同时出场的那一刻迅速到来,近千人的剧场瞬间沸腾起来。
在此之前的一个月,被誉为“网红第一股”的如涵刚刚完成私有化退市,而关于“如涵模式是否可持续”的争论似乎也划上了休止符。
回望过往五年,如涵曾有机会抓住直播带货的风口吗?
2016年双11,张大奕曾对媒体表示“直播太累,自己更适合图文的带货方式”,当时她刚刚尝试过一场直播。当年年底,在美ONE和欧莱雅联合发起的名叫“BA网红化”的项目中,李佳琦成了被选中的7名试水主播之一,在此之前他是南昌一家商场欧莱雅专柜的线下销售。3年后的双11,3000万人挤进了李佳琦的直播间,他完成了十位数的销售额。与此同时,张大奕旗下淘宝店的个人品牌成交额为3.4亿元。
对这个问题,冯敏的回答颇具玩味。这个词语有些歧义。可否替换一个中性词
“每个红人有自己的心态,我们尊重红人自己的选择。”随即他又补充道,“现在大家也都开始转过来,都开始把直播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手段。”
我试图追问再回到当初会如何选择,冯敏的回答是,“你选的路不要后悔和遗憾,只能说大家各有各的运气。”
从某种程度上,冯敏跟他创立的如涵,需要在已实现偶像养成体系工业化的韩国之外另辟蹊径。
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SM娱乐公司培养出H.O.T、东方神起、Super Junior等五代团,提出将艺人打造流程工业化的CT(Culture Technology)概念。韩国偶像养成体系以此为开端,并诞生了诸多垂直整合的大型公司,不同于养成系偶像团体公司,如涵的诞生则始于冯敏的一次选择。2011年,他开出了以妻子微博名“莉贝琳”命名的淘宝店铺,这是如涵的前身。在面对聚划算引流还是社交媒体造流量池时,敏锐的他选择了后者,如涵模式自此成型。
冯敏不避讳国内垂类整合公司诞生的艰难。“说国内变现路径太短,所以很多公司都会选择自己做,并不会单独把商业化这一块拆出去跟别人合作。”他自信满满,“所以还是说平台值钱。”
说这话时,他的眼中少见地透出光亮。
但冯敏跟他的团队需要自证这一切。采访结束时,冯敏跟我简单寒暄之后就很快就坐回了真皮座椅上,盯着电脑显示屏没再说一句话,这位非典型的温州商人再次回到了自己的世界中。
以下为部分专访内容,经亿邦整理发布。
2015年曾试水直播
亿邦:不少MCN机构今年注重店播,如涵会在这块有布局吗?
冯敏:我们关注服饰类的非标品。因为速度变化都很快,所以都是按照双月做目标考核。
亿邦:最近两个月店播的目标是什么?
冯敏:要做十家(店铺代播)。
亿邦:我很好奇,如涵今年直播带货的业绩大概在什么水平?
冯敏:业绩现在不方便说。
亿邦:在你的预料之内吗?
冯敏:基本上在预期中,就跟我们原来设定的目标反正还挺接近。
亿邦:今年整体直播带货的GMV目标区间是多少?千万、亿还是几十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