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杯丨一等奖作文大有突破!九年级佳作选登及名师点评(5)
时间:2019-03-05 15:12 来源:互联网 作者:阿刁 点击:次
可当假期真的到来,当我再一次回到记忆中的老房子时,提起儿时最爱的那一家豆花时,却看见外婆眼底的落寞和悲伤。我这时才知道,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之下,物价增长,店面租金也长,小店开不下去,终是关门了。外婆的眼底里满是无奈和怀念…… 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傍晚起了风,身上有些冷,心里不免也有些凉,第一次感觉这座我从出生起就一直居住的城市是这样陌生。两旁是玲琅满目的小吃店,融会贯通了各式各样、各地各国的风俗小吃:西安肉夹馍、沙县、尊宝披萨、北京烤鸭、烧鹅店、面包房……却独独找不道属于老上海的那一种味道,记忆中的味道。 我曾品尝过很多风味不同的小吃,却独独忘不了那一种味道。 我仍然怀念那一种味道,上海的味道,儿时的味道。
第七篇: 最美的行囊 宝钢新世纪学校 九年级 马昕玥 你说人生是一场旅途,那么什么是最美的行囊? 当你背上你的行囊,会发现它既轻若鸿毛,又重若山石;既缥缈无可寻,有厚实握掌心;既转瞬即逝,又久久不散。所以我说,最美的行囊,莫过于时间。 前不久我在《朗读者》这个节目中认识了许渊冲老先生。耄耋之龄的老人,已经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真性情流露,可谓洒脱自如。说起从前翻译林徽因的诗给喜欢的女同学,依旧热泪盈眶。时光,对他来说就是最美的行囊。即使是垂垂老矣,人至暮年,依旧对过去的流年和回忆保存着最真挚的感情。他背负着的行囊,已经从虚无缥缈化为珍藏在脑海里的美好之事。老先生还说,如果活到100岁,他就能译完莎翁,百岁的行囊包裹对他来说从不是负担,时光给予他在旅途中寻找翻译的乐趣,让他把人生活成“最美”。 胡适先生说:“你要能给生命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很难说如我父母的那个年龄的中年人,能给时光赋予什么独特的含义。人至中年,行囊中背负着整个家庭的光阴。我问父亲,人是为什么而活着,他说,责任。但沉甸甸的行囊并不意味着痛苦和疲惫,我家从不缺乏欢声笑语,父母把悄然出现的白发偷偷藏起,我从不见他们抱怨压力。更多时候他们喜欢微笑着享受家庭的温馨,为不“子欲养而亲不待”,何不抓紧时间尽孝?为检验半生成果,何不享受子女彩衣娱亲?我以为此时的行囊包裹不过是一个介质,包裹沉了,那就停下来歇一歇,享受美好的风景。这样的行囊,为何不可称“最美”? 至于朝气蓬勃的少年人,行囊里永远是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我从不认为“少年不识愁滋味”是如何的错误。这个年龄,本就是在蹦跳的旅途中感受人生的美好。我犹记得当我如数家珍地对着母亲清点未来的人生规划目标,她眼神中那抹回忆的神采。也许当年,她也兴致勃勃地在外婆面前如此而为过。每当我打开行囊,我从来不一一清点还有多少剩余,我只会取出昨天归于回忆的光阴,再细细回忆一番独属于少年的快乐。对未来的每一天都充满期盼,这又何尝不是最美的行囊? 歌里唱“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实际上你转身回眸,时光就在灯火阑珊处。它是人生路上最美的行囊,充斥回忆,期盼,责任,幸福。因为时光就是你在大千红尘中走过的一生,酸甜苦辣,爱恨情仇,该体会过得都体会过,该有的都有。无论何时,在僻静的角落,翻翻自己的包裹。过去未来现在组成这最美的行囊,足以让你在岁月静好中微笑。
第八篇: 最美的行囊 华二初级中学 九年级 张驭安 当我把所有衣物、食物和数据线丢进那个大大的登山背包之后,背包还有一半未满。我瘫倒在沙发上。对这次和母亲两人去青海玩的旅程,我有一点抵触。当母亲喊了一声:“快!走了”之后,很奇怪,走的时候对家我没有一丝的留恋。 当沙发的凹陷还没有愈合,房间里的温度还没有散去的时候,我们的飞机降落在一片广袤的平原。 这里是敦煌。现在已经临近傍晚。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