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新闻晨报杯丨一等奖作文大有突破!九年级佳作选登及名师点评(7)

“我小时候,门房间的老伯喜欢养金铃子(也作金蛉子)。多么好听的名字,仿佛有一串金光闪闪的铃铛在风中摇晃。我本来很嫌恶虫子,然而总忍不住凑过去听老伯身上金铃子的声音。老伯喜欢小孩子,也常常会拿出身上藏着的、装金铃子的小盒子,给我捧着仔细听:金铃子的歌声,真像铃铛一样清脆空灵。

盛夏中,凑在耳边的金铃子婉转悠扬的咏叹调,远方树上交织一片蝉的合奏,最终在脑海中形成一种难以复制的响声,一片虫鸣。

可夏天终究过去,榕树萧萧,不见蝉鸣。再往后,老伯贴身带着的金铃子也沉默了,那么美的声音,却不愿再出口唱一句。初秋的岑寂中,好像少了什么。”

文笔细腻,形象感强,意境甜美。

三是部分作文有一定文化内涵,给人以厚重感。

进才北校的催玉骢同学的“我仍然怀念那一种味道”这篇作文,是以平常吃的豆花为写作对象的,写出了作者对上海独有的豆花的味道的追忆。

“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傍晚起了风,身上有些冷,心里不免也有些凉,第一次感觉这座我从出生起就一直居住的城市是这样陌生。两旁是玲琅满目的小吃店,融会贯通了各式各样、各地各国的风俗小吃:西安肉夹馍、沙县、尊宝披萨、北京烤鸭、烧鹅店、面包房……却独独找不道属于老上海的那一种味道,记忆中的味道。

我曾品尝过很多风味不同的小吃,却独独忘不了那一种味道。

我仍然怀念那一种味道,上海的味道,儿时的味道。”

上海的味道,老上海的味道,在众多各地名食的品尝中,作者念念不忘的是老上海的味道,文章的文化味十足。

四是不再去追求玩弄写作技巧,而是追求表达清楚,表达明白,给人带来思考。

行文朴实,叙事不枝不蔓,自己想说什么就去说什么,不刻意去追求写作技巧,甚至有一种大巧若拙的感觉。

一般情况下,中学生独立写作能力必然受到老师写作指导的影响和读文学作品理解局限的影响,在作文写作中追求简单的写作技巧,希望能通过技巧使用取胜。但这次八位一等奖获得者,在写作的语言运用和结构技巧上,都没有去追求写作技巧取胜。大多质朴,厚重,实在。读着这些同学的作文,总有和小作者对话的感觉,或者是作为听课,能静静地倾听小作者那独特的心声。比如进才北校的催玉骢同学的“我仍然怀念那一种味道”这篇作文,甚至不惜用超长的开篇,去叙说着小时候对豆花的情有独钟:

“记得小时候住在外公外婆家,每天清晨,外婆总是早早起来去桥底下的一家点心铺排队买早点。那是传统的上海式早餐,大饼,油条,糍饭糕,还有粢饭团,官配是一杯甜豆浆。而我呢,最喜欢这一家的豆腐花,水嫩水嫩的却又不至于像豆腐脑那样失了弹性,酱汁调的正好,不太浓也不太淡,还需得淋上些许辣油,那样才香,在酱汁的味道中添了些微辣,回味起来便有一种独特的鲜味。佐料要舍得加,大片绵软的紫菜漂浮在红红的蜡油上,再洒上一小把榨菜,放上几段清香四溢的葱花,最后是一小撮虾米,以此来为豆花提鲜。”

由于小作者文笔细腻,遣词造句表意准确,读后并没有冗赘之感。

当然,这八篇一等奖作文,也存在不足的地方:作为临场作文,语言运用稍显粗糙,宏观构思上,内容和内容之间,段和段之间的逻辑关联还有所欠缺。瑕不掩瑜,这些同学对当下作文文风的突破,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浦东新区语文教研员夏智老师

新闻晨报教育官方微信"上海升学"将陆续刊发获奖选手优秀作品和名师点评,请大家持续关注。

【相关链接】

第三届“新闻晨报杯”上海市初中生作文实践活动获奖全名单可以点击下面标题查看:

注:本次作文实践活动组委会拥有版权和最终解释权。新闻晨报教育官方微信“上海升学”全程展播。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盗用必究!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