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壹的历史故事 三股力量创建中国资本市场——访中国证券市场创始人之一张晓彬(3)
时间:2019-03-06 22:27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1988年下半年,张晓彬和岐山共同发起召开了“金融体制改革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研讨会”。这次“万寿宾馆会议”被看成是中国股市筹建正式启动的标志。 张晓彬回忆:那两年,我们多次在万寿宾馆开会。因为中农信(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王岐山时任中农信总经理)的办公室在那里,岐山可以做东。 他解释,被大家广为称道的万寿宾馆会议是1988年9月8日那次。岐山和我召集,大宫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计委、体改委、人行、财政部、外经贸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当时中国经济界最有实权的机构,还有康华这样的国有信托公司都参与了。这么多政府部门和企业界人士集中参与,专门讨论证券交易所的事,还是第一次。这也是研究中国资本市场最早的一个比较正规的研讨会。 那次会上,张晓彬介绍了“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方案,分析了设立北京股票交易所的可行性。“这份方案由岐山和我发起,其他几大信托投资公司参与起草的。会上,大家都谈了观点,有赞同,有争议。”他说。 据张晓彬回忆,也是在那次会上,康华的副总经理贾虹生带来了王波明,请他介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工作情况。会后吃饭时,岐山对他说,你干脆不要去康华了,就参加我们的筹备工作好了。当时王波明刚刚从美国回来,打算到康华工作。他提出可以再找一些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参加。因为有许多留学生已经在当地工作,有实战经验。比如,高西庆在华尔街当过律师,波明也在纽约证交所工作过,还有从欧洲和日本回来的一些人。在这之前,我们都是兼职在做筹备工作,有了这批人也就有了专职干事的人了。
(图:九家信托公司代表一起讨论“联办”工作)
(图:经叔平、宫著铭和张晓彬(中)在“联办”会议上) 具体来看,他们为筹建股市做了哪些努力呢? 张晓彬说,从1987年6月至1988年期间,大宫、岐山和我张罗组织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讨论会。筹建股市的动议,也从最初的小范围聊天逐步发展到大会小会的讨论论证,参会各方也扩大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体改委、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计委、外经贸部、国务院研究中心以及北京市等地方和部门。大家在松散的形式下,组成了“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以下简称“设计小组”),规模达数十人。 当时岐山还在中农信当总经理,张晓彬说,我们经常见面聊天。因为都是北方人,经常喜欢吃碗面条,点个猪肚丝或酱驴肉之类的小菜,边吃边聊,就这样聊出了好多点子。经过一段时间讨论,我们觉得不只是要论证,更重要的是要组织起来,把筹备的事正式推上轨道。 于是,1988年9月,小组会同社会上部分金融、法律的专业人才,每周都组织讨论会,就筹备工作和文件起草一起碰头。张晓彬说,仅花了一个多月,拟就了“中国证券交易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简称“白皮书”)和“中国证券体系规划图”等一系列文件,对建立证券交易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具体管理组织机构等方面都做了具体陈述,而且提出了对起草证券法的设想,以及建立国家证券管理委员会的建议。
(图:“白皮书”关于资本市场结构的设想,如今基本已实现。) 10月底,张晓彬把“白皮书”转给了国务院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吴明瑜,由他提交到中央高层。10月31日,高层领导的批示就下来了,提出让财经领导小组开会听取我们的汇报。当时,姚依林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 1988年11月7号,张晓彬接到电话通知,说中央领导已经有批示,安排他们9号上午到中南海向国务院领导汇报。在汇报会上,国务院领导的表态以及对筹建工作的具体部署对后续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此后,筹“建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一直到1989年3月15号,成立联办,有了正式的组织,有了人和资金,开展证券市场创建的具体设计筹备工作就算落实了。”张晓彬说。 第一次正式当面向国务院领导汇报的情形,张晓彬记忆犹新。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