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壹的历史故事 三股力量创建中国资本市场——访中国证券市场创始人之一张晓彬(5)
时间:2019-03-06 22:27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张晓彬说,“民间推动,政府支持”这个调子,是我们向国务院汇报时,姚依林副总理定的。他当时采纳了张劲夫的建议:先有基层自发研究,然后变为国家有组织地研究和筹划。领导要求我们要少说多做,抓紧筹备。 1989:一波三折 不过,创建过程中,令人不解的是,有“设计小组”,为何还要成立“联办”? 张晓彬解释,“联办”实际上就是执行研究、设计和具体创办中国股票交易系统的工作班子,全称是“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后来改名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其前身是“设计小组”。 他说,“设计小组”是相对松散的组织,没有编制,也没有经济来源。当时要开会,要印材料,要有专人去办事,还要找个办公场所。没有经费什么都干不了。在成“联办”之前,第一笔10万元的筹备经费确实是中创先出的。这笔经费对“白皮书”的起草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而国务院那次汇报会后,筹备工作进入了实操阶段,这意味着要有组织,有人、有钱。“为了解决经费问题,我和岐山、小川分头联系中信、光大等全国性金融机构。1989年1月15日,在北京饭店召集这些大信托投资公司、产业公司的负责人开会,讨论中国证券市场的筹备工作。那次会上,与会的九家公司同意各出50万元人民币,组建一个民间机构,来推动证券市场的建立。这家机构就是‘联办’。”张晓彬说。 3月15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了“联办”成立的签字仪式。经叔平被选为首任理事长,张晓彬和大宫分别任秘书长和总干事。“第一个办公地方在王府井原来的计算机研究所,现在已经变成时尚商店了。”
(图:“联办”签字仪式。第一排从左至右郑敦训、赵志坚、冷林、宫成喜、王岐山、经叔平、杨咸祥、贾虹生和张晓彬)
(图:“联办”签字仪式和系统开通后,大家举杯庆祝,热烈交谈。) 但“联办”缘何不直接叫“筹备办公室”呢? 张晓彬说,因为需要低调筹备,所以我们不敢叫“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办公室”,我们就想出了“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的名字。当时讨论名字的时候,英文的名字是我建议的。我说,取这个名字就是要人误解,即使不能让人把我们误认为证监会,也会认为我们是组织中国证券市场的那帮人。 更重要的是这个名字的英文,Stock Exchange Executive Council,缩写是SEEC,一般国家的证券管理机构都用类似的缩写。所以,这个名字的确“糊弄”了许多外国人,认为“联办”是中国证券领域最高的权力机构。尽管这种误解造成了一些麻烦,但是也给“联办”的工作创造了许多便利条件。
(图:“联办”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股市筹建工作进入了实操阶段。) 而作为筹建中国证券市场的主要工作机构,联办做了哪些关键性的工作?遇到什么波折? 据张晓彬回忆:1989年,联办成立3个月后,刚刚起步的工作就被接踵而至的政治风波冲得偃旗息鼓。股票当时被批判为经济领域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产物,筹建工作一度搁置。几家股东公司也在那次风波以后遭受打击。大家的情绪都很低落,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把公司450万资金分了解散得了。 他清楚记得,当年“联办”有个例会制度。在6月上旬的那次例会上,我和岐山专门去参会。我们一起推着自行车到和平宾馆,边走边聊,谈了很多事。会上,面对大家的困惑和不安,岐山乐观而坚定的鼓励大家一定不要丧失信心。他说,中国改革的历史潮流不是哪天想停就能停的,将来回忆起来,这只会是一个小小的波浪而已。我们一定支持你们,就算是其他理事撤出了,我们两家也支持你们到底。他还判断,这次风波以后,中国的市场会更开放,证券市场将会成为开放中国最大的亮点。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