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壹的历史故事 三股力量创建中国资本市场——访中国证券市场创始人之一张晓彬(7)
时间:2019-03-06 22:27 来源:互联网 作者:Kim 点击:次
“他们都是我们的父辈。杜老是农业专家,参与了筹备股票市场的各种活动,纯属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热心和关注,他对事物的分析深刻独到,他的经历和远见卓识时刻在教育着我们年轻一代;”张晓彬说。 他解释,经老是经商专家,家中是老上海富商之一,对股票市场早已有亲身经历,他是联办的理事长,我是秘书长,我们常常私下聊天和讨论工作,他经验丰富温文尔雅,所有的事情他虽有主见但多是虚心听我们这批年轻人的意见,虽然他这段经历鲜少被大众关注,但是他对股票市场筹备工作的贡献非常大;唐部长(原石油工业部部长)是筹备活动的积极分子,事事关心,不断地提出问题和建议;筹备中国股票市场的总体工作当时是由体改委负责协调的,安老当时是体改委的顾问,对筹建工作十分关注,每每参加具体活动,时时在帮助我们把握政策分寸,出头协商其它方面和部门。 “30年前,这些前辈都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了。他们有着丰富的个人阅历和很强的人格魅力,在政府和社会上的影响力很大。但他们在参与筹建工作时,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种精神和作风,让后人只能望其项背。”张晓彬感概道。他说,想一想,建立股票市场,这么重要的事情和巨大的工程,有他们的指导和参与,真是我们的幸运,我们的筹备工作也就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差错,比较顺利地推开了。
(图:从“设计小组”到“联办”,参与筹建中国股市的中坚力量一度达到上百人。其中不少人,日后都成了中国资本监管机构的核心骨干。) 今天:负重前行 目光再投向行稳致远、负重前行的今天。 站在改革开放40年、证券市场30年的历史时点上,该如何评价现在股票市场的状况和未来发展呢? 张晓彬直言,关于股票市场的争议始终不绝于耳。对一个仍处在发展中的事物,不能简单的用好或坏来评论。客观来讲,股票市场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股票市场的建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突破,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于一个一度封闭的经济社会都是巨大的进步。 他说,尽管经过了30余年的发展,中国的股票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发展成一个成熟的市场,需要克服困难,需要有进步的勇气。 事实上,200多年历史的西方股票市场,也是在无数次的大大小小震荡中,逐渐成熟的。诚然,西方市场的那些震荡亦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但这可能是必经的一个发展过程。以上证指数为例,中国于1991年发布,而道琼斯指数是1884年,香港恒生指数则是1969年。也因此,市场总是在不断的调整与摸索中得以完善。 当然,张晓彬认为,奉行拿来主义,建立在他人历史经验基础之上,我们的市场可以发展更快,可以少走弯路。但这不意味着,我们的发展就很顺利,马上就能成熟。因为成熟需要有一段历史过程。 而“股票市场的生存和正常发展依赖于两个字——透明。‘透明’是股市健康发展的护身符和必要条件。” 张晓彬说。 诸如,透明,首先是市场上的商品要透明,买东西的人要知道买的是什么东西。企业在上市之前,一般都需要“包装”。但是包装并不意味着做假,而是理清财务账目、公司治理、人员详情。上市后,所有影响公司发展的因素都要及时披露,引起重大变化的决策甚至需要提前征求股东意见。企业是股市上的商品,但是这种商品是活的,在时时变化之中。所以,上市公司要向投资者披露任何影响公司发展的举动。 透明,即政府的政策、监管要透明。审批制先天具有权和利隐性结合的缺陷。在这样的市场体系中,审批程序、参加人员、审批内容都必须透明。否则,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的现象就难以杜绝。 透明,还要体现为平等的投资机会,即对国家机构和平民百姓一视同仁。所谓的IPO,就是让公众有机会投资企业,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当然也包括承担相应的风险。所以,比如国家队进场这样的举动,也应该是公开的。此举本来是要调节市场,引导投资,更没有理由偷偷摸摸的了。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