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中国正在大规模步入都市圈时代(深度好文)(2)

  接下来抛出我的观点,我想针对这两个问题也讲两个核心的观点。第一,集聚和区域的平衡发展是不矛盾的,是相互兼得的。接下来我用数据告诉大家,一线城市仍然会继续扩张。最近这两年,其实在决策层已经发生了一些悄悄的变化,如果仔细观察最近的趋势,我们已经开启了一个城市群都市圈的时代。接下来我要回答的问题,在中国的几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或粤港澳),谁最有希望?区位仍然是决定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一、理解发展与平衡的关系

  首先讲发展和平衡的关系,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时非常重要的概念叫“空间均衡”,我这里用了一个等式来表示。

  

中国正在大规模步入都市圈时代(深度好文)

  这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大家想,如果在一个国家内部,人口是自由流动的,如果把这个国家区分为两个部分,方程左边理解为农村,右边理解为城市。或者用来讨论小城市与大城市的关系,左边是小城市,右边理解为大城市。一个国家内部在人口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人口流动一定会导致两边的收入是一样的才会停下来,如果这个等式是一个不等式的话,人口流动一定会从收入低的地方向较高收入的地方集中,直到等式成立为止。

  由于这么一个最基本的原理,看左边的式子,这地方的总收入受资源约束的,因为相对于城市来讲,农村经济的总量更加受到资源的约束,比如说农业受制于土地,有些要发展旅游,自然资源产业,它们的经济总量受限度。如果国家总人口用大P表示,U表示右边的人口,左边的人口就是P-U。右边的经济增长是现代经济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其增长取决于技术和人均资本,再除以U,就是人均收入。

  

  我这个式子这么一写,只要右边的部门,城市地区相对农村来讲,人均GDP增长快于左边,只有不断减少左边的人口,增加U,才可以保持两边等式的关系。如果你理解空间均衡的思想,就能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两个最为重要的特征:第一,人口为什么会持续向城市集中?因为右边的经济在持续增长,需要吸纳更多的人口才可以维持等式。第二,为什么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集中?也是右边的大城市更有经济规模特征,小城市的经济相对来说是资源受约束的特征。

  当然,经济集中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成本,就是大家担心的城市病。两边达到空间均衡的时候,真正达到均衡的不是绝对收入,方程右边要扣掉一个成本(C)。这成本个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是制度的约束,另外一个成本是技术与管理层面的,伴随着污染与拥堵的问题。

  上海2035规划当中,提出上海未来要建设一个创新之城。创新之城就会驱动经济增长,驱动上海的收入提高。同时他们又提出上海要建成一个人文之城,如果真要建成一个人文之城,长期存在的户籍制度对于外来人口的歧视也必然要取消。也说要建成生态之城,如果这个目标实现,城市的宜居程度就会提高。如果我们在上海这样的地方,这三个目标都要实现,你怎么阻止左边人往右边去移动?

  所以我跟做规划的人讲,如果上海要真的把人口管制住,在方程右边,2035年的规划目标至少要放弃一个:如果上海不增长,左边的人不到右边去,因为找不到工作;如果上海不宜居了,拥堵和污染问题严重,人也不过来了;如果增长也要,宜居也要,唯一只能牺牲社会的和谐,加大户籍制度的歧视和管制。理解了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就能理解接下来的政策导向,为什么一定要走向市场化的导向,基本的逻辑就在这里。

  二、经济集聚导致地区间差距?

  下面这张图把美国的国土分成两半,橘色的部分表示美国重要的大城市都市群,仅仅这么一个面积占非常小的一块地方,在美国GDP份额占一半,蓝色的部分全部加起来也只有GDP的一半,美国经济的集中程度是非常高的,而且主要的集中在以大城市为核心的一些都市圈和城市群内部。

  

中国正在大规模步入都市圈时代(深度好文)

  这样高度的空间经济的集中程度给大家带来一种印象,美国经济区域间是发展高度不平衡的。我今天讲的都是人均意义上的概念,人均GDP等于GDP除以人口,如果我们要帮助一个欠发达地区,提高人均GDP有两个办法,一个帮助提高分子,还有一个大家经常忽略的,就是帮他们减少分母。我们到底应该帮助减少分子还是提高分母呢?取决于在欠发达地区发展什么。如果欠发达地区类似于中国的中西部大城市周围,比如说武汉、西安、重庆、成都,这地方更加偏向于制造业和服务,可以增加分子,因为这样的产业有规模经济效应。到二三四线、十八线城市,他们的比较优势偏向于农业、旅游、自然资源,则要减少人口总量,来提高人均GDP。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