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大规模步入都市圈时代(深度好文)(3)
时间:2019-03-21 01:38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大棒槌 点击:次
有了这样的道理,再看一下美国的图,看两个数据,其中黄色的柱子代表美国每一个州在GDP当中所占的份额。美国的GDP是高度集中在少数州,最左边柱子是美国的加尼福尼亚州,GDP占美国的14%,排名第二占8%,排名十位以后的每个州的GDP份额就降到2%以下。这样的一个经济是不是区域间发展特别不平衡的经济呢?请大家看图上的蓝色线。
蓝色线是每个州的人口分布,当人口份额和州的GDP的份额高度一致的时候,在人均意义上,美国的州和州之间的差距非常小,这点就是跟我所讲到的区域间的空间均衡是一致的,因为美国是一个劳动力可以在国内自由流动的国家。与此同时,在美国还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域间的分工,在GDP份额大的州,所发展的就是现代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前面图中蓝色的区域发展就是类似于方程左边的产业,体现为农业、旅游、自然资源。但是大家知道美国区域之间人均GDP差距非常小,因为农场可以大规模化,支撑人均收入的提高。我称之为“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美国。 中国的GDP和人口分布不匹配,黄色的柱子是中国每一个省的GDP份额,蓝色线是每个省的人口份额,跟美国的图比较一下,大家还觉得中国的区域间差距是因为经济集中在了少数地区导致了吗?还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的制度阻碍了人口向经济集聚程度比较高的地方流动,是因为蓝色线偏离了黄色柱子? 我想有了中国、美国的对比,这个答案已经非常清楚了,中国的问题不在于经济集中,经济的集中是有客观规律的,而且经济恐怕还会进一步的集中。在经济集中的过程当中,又要实现区域间的平衡发展,怎么做呢?我们总是试图让中国的经济和人口在区域之间均衡分布,这就违反规律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解放思想,追求区域间的分工和人均收入的均等化呢? 如果这样一调整,我们只要在这张图上把蓝色的线跟黄色的柱子一致起来,人均就一样了,这就是人口流动的过程。让人口往收入高的地方流动的过程,这个事情需要政府推动吗?某种意义上讲是不需要的,因为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自己知道到哪里收入更高。现在黄色柱子高于蓝色线的地方,就是人口流入地,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地方。政府需要做的就是顺市场而为,做一些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就是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
讲了这些东西以后,对我接下来讲的其他问题就有了比较容易的理解路径了。我把这个称之为,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也一定是在经济集聚的过程当中走向人均收入的均等化,这是中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一线城市是不是已经太大了? 在城市发展里有另外一个规律,我这里要介绍的是“齐夫法则”。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现在用一个p代表这个国家最大的城市人口,在市场经济国家符合齐夫法则的情况下,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是第一大的二分之一,第三大是三分之一,到第N大是第N分之一。如果国家总人口是P,则 P=p+1/2p+1/3p+ ……+1/n*p p/P=1/(1+1/2+1/3+ ……+1/n) 于是,我们可以推出两个结论。第一,首位城市占比,随国家人口增加而下降。比如新加坡只有一个城市,中国有600多个县级城市,地级市200多个,N越大,括号越大。最大的城市在国家总人口当中占的份额,随着国家的规模越来越大,份额是越来越小的。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