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凤凰时尚网移动版

首页 > 资讯 >

中国正在大规模步入都市圈时代(深度好文)(5)

  看一下上海就知道我们的差距多大,上海人口还要进一步的增长,上海完全可以和周围的城市连成一片,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住房用地。但是现在,规划是按照行政边界来的,提出减量工业建筑用地。上海从人民广场往松江只有30公里,到了50公里就到了昆山了,80公里已经到苏州市中心了,在这个地方有大量的没有开发的绿颜色,大量被当作农业用地保留。一方面人口向中心城市集中,一方面限制住宅用地开发,结果就是高房价。

  接下来再讲个理论问题,就是城市的空间形态。为什么我们今天存在很多关于城市发展的误区呢?跟我们在中国的一些概念误解有关。我这里要提出的所谓城市体系的“太阳系”还是“八爪鱼”的问题。我们用这个图理解中国的城市,比如我们在上海,有一个中心城区,但是我也有宝山、嘉定、青浦,有这样一些城市,我们把这称之为“太阳系”的模式。可是大家知道,如果我们把这个图放到美国或者日本,你要知道这上面的每一个圈都是一个独立的城市。但是我们中国城市的概念是一个行政管辖范围,严格来说上海不是“一个城市”。

  

中国正在大规模步入都市圈时代(深度好文)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大都市圈怎么建的?比如东京圈,我称之为“八爪鱼”,有一个强大的中心城市,比如东京都。轨道把中心和边缘连接起来,在轨道边上建东京的蔓延区。我们为什么觉得上海、北京大,是因为我们把上海、北京管辖范围内很多个城市人口加起来,跟别的国家一个城市人口做比较,这样一比就出问题了。东京都的面积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个不可比的概念。如果我们用可比的概念去比,上海中心城区的人口1200万,东京都的人口1300万,就知道上海的人口并不是很多了。

  接下来看看东京的都市蔓延的情况,这个是东京内部人口的密度梯度,东京的人口密度可以两句话总结:第一,从中心向外围梯度下降;第二沿轨道交通呈八爪鱼的状态。

  

中国正在大规模步入都市圈时代(深度好文)

  都市圈和城市群,这两个概念今天在中国有混淆的。城市群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定,都市圈的概念是以核心大都市为中心,半径在50公里左右的通勤圈。第二,城市群是铁路、公路连接,都市圈是公路、地铁(包括郊区快轨)连接。第三,城市群是内部每个城市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都市圈是中心与外围分工更明确。第四,城市群的空间形态是多中心,都市圈内部更集聚更极化。

  给大家看一下广州佛山。广州和佛山是天然连接在一起的,无缝对接的,是中国当下最为接近都市圈的地带。广州到佛山市中心的距离20公里左右,广州做了一个面向2035年的规划,声称自己未来人口增加500万,上海只增加50万。如果广州增加500万,即使佛山人口不变,广佛加在一起,到了2035年变成2765万(现在是2215万)。如果认真执行广州城市规划和上海城市规划,上海很快就成为不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虹吸效应,虹吸效应真的是很严重的问题吗?广州和深圳GDP总量增长非常快,其他城市的GDP增长很慢(见下图红线)。第二条线人均GDP,广州和深圳的人均GDP增长慢于GDP总量,而所有其他的7个城市,人均GDP是快于GDP总量增长的,因为人口在流出。再强调一下,在珠三角内部虽然经济和人口都在向广州和深圳两个城市集中,但是城市之间人均GDP差距在缩小,难道这不是一个好事吗?难道需要担心虹吸效应吗?有的时候可能是我们自己思想负担太重,太不够解放了,没有看到经济规律而已。

  

中国正在大规模步入都市圈时代(深度好文)

  下面这张图是珠三角经济集中的程度,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规模差距是越来越大的,人口的规模差距也越来越大,但是,在过去将近20多年的时间里,人均GDP的差距缩小了。珠三角地区正在出现经济集中伴随着人均收入差距缩小。

  

中国正在大规模步入都市圈时代(深度好文)

  五、中国区域发展的趋势

  接下来讨论前面提出的问题,就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谁将胜出?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